葛萬軍
摘 要:“一帶一路”是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提出的一項重要倡議,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構建新的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思路,是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舉措。高校一直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一帶一路”倡議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帶來了重大機遇。高校應該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探索與改革。文章首先概述“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然后分析“一帶一路”視野下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樹立國際化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優化高校課程設置、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增加出國機會、鼓勵人才深造等方面,研究“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關鍵詞:一帶一路;創新人才培養;人才教育;高校;路徑
中圖分類號:C961;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01-02
大力進行“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實現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培養合作精神,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促進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要加強與沿線各國的合作,借助文化、科技、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力量,推動我國實現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發展條件,為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其中,創新型人才是支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應加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找準創新人才培養的全新方向,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國際觀念,為“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一、“一帶一路”倡議概述
1. 概念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倡議與我國古代兩條重要的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有著密切聯系。絲綢之路最大的作用就是對外通商,改善國與國之間的閉塞狀態,實現經濟文化交流和交往。“一帶一路”有別于現存的經濟組織,其以另辟蹊徑的方式,探索新的經濟合作模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現存經濟組織的發展動力,為這些經濟組織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2. 實施意義
“一帶一路”是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提出的一項重要倡議,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效融合,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構建新的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思路,是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有利于“中國夢”的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對傳統的升級和革新,彌補了我國對外合作不足的問題,為“中國夢”的順利實現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二,穩定周邊關系。“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具有經濟意義,同時還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能使我國與鄰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有利于實現區域之間的和諧穩定。第三,拓展我國的對外通路。對外合作是當前世界各國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進行“一帶一路”建設,能使東西各方都得到有效的開發,有益于我國與外界的溝通,便于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深入交流。第四,帶動其他國家發展。“一帶一路”倡議能為很多經濟欠發達國家提供發展機遇,有利于帶動其他國家的發展。
二、“一帶一路”視野下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人才是“一帶一路”建設成功的關鍵。要想保證“一帶一路”倡議順利實施,就需要有一大批創新型人才。就當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情況來看,部分高校對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所需要的人才并不了解,這導致創新型人才供給不足。當前,部分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 受一些陳舊的思想觀念制約,創新意識不足
“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在傳統絲綢之路的基礎上,但其核心與傳統絲綢之路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思想觀念的創新十分重視,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創新人才給予支持。當前,部分高校雖然一直重視創新人才培養,但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僅僅將培養創新人才作為一句口號,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之所以這樣,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到自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忽視“一帶一路”倡議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二是高校部分教師創新意識不足,知識結構陳舊,難以滿足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阻礙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2. 有時缺乏國際觀念,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不夠
雖然“一帶一路”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經濟組織,但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會遇到大量與國際交流、國際貿易等相關的問題,急需國際化人才來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當前,國際化人才較為匱乏,各國爭奪較為激烈。而作為創新人才主要供給基地的高校,在培養創新人才時很少將國際觀念引入其中。高校很少開設國際化課程,沒有很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國際意識,大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國際組織知識較少,同時大學生也缺乏國際組織實踐機會,難以進行相關能力的鍛煉。
3. 小語種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大學生綜合能力偏低
英語是當今世界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我國為了能夠與世界接軌,很早之前就將英語設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但是,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僅依靠英語是不夠的。與我國相鄰或者存在合作關系的國家,其中有很多屬于小語種國家,我國在與這些國家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時,急需小語種專業人才來保證彼此之間的交流順利進行。然而,當前我國外語教學主要集中在幾個比較大的語種上,學習小語種的大學生相對較少。同時,相關高校在進行小語種語言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重視理論教學,而很少對大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因此,這些大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難以為“一帶一路”的發展貢獻力量。
三、“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針對“一帶一路”視野下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要樹立國際化教育觀念,注重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大學生出國深造的機會,以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1. 樹立國際化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
我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涉及我國的利益,更涉及眾多國家的利益。因此,高校在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需要樹立國際化教育觀念,以“人”的國際化和專業化培養為重心,注重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要讓大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不再將目光局限于本國內部,而是站在國際化的視角,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首先,高校應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平等、互利、包容等方面的意識,并鼓勵大學生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融入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之中。只有這樣,大學生在今后處理國際事務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維護各國的利益,促進國際利益共同體的形成。其次,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國際化思維滲透給大學生。要善于引導大學生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增加國際維度,讓大學生學會多角度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確定具有可行性的解決之道,為培養國際化人才做好準備。最后,高校應該增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除了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外,高校還要改革教學方案,注重實踐教學,讓大學生提高國際事務處理能力。要給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國際大環境對自身思想觀念的沖擊,進而強化大學生的愛國認知,提升大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使得大學生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 優化高校課程設置,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
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國際化意識缺失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課程設置不太合理,教學目標與社會發展需求相脫節。因此,高校要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倡議,根據現實需求優化課程設置,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高校應該打破彼此之間的獨立性,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部分高校還可以共同構建創新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機制,通過共同培養的方式彌補本校創新人才培養上的缺失,使得大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發展。其次,高校內部應該實現學科間的融合,使得大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網絡化的認識,從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入更多的現代化元素,并減少對大學生行為的限制,引導大學生不斷拓展創新思維,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對創新人才的需要。
3. 增加出國機會,鼓勵人才深造
不同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要想讓大學生成為當今世界需要的國際化專業人才,高校除了在校內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力度之外,還應給大學生提供更多出國學習的機會。要鼓勵大學生到國外深造,讓大學生形成國際意識,通過在國外實習深化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首先,我國高校應該積極地與外國高校建立合作關系,一方面為我國大學生提供便捷的留學途徑,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國大學生來我國學習,通過相互交流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其次,國家應該設立相應的留學基金,以便幫助經濟條件欠佳的大學生實現出國深造的夢想。最后,針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需要,國家應該加強應用型創新人才訂單式培養,組織優秀大學生到其他國家或者相關國際組織進行實習,以提升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工作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高校加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合理的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減少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失誤,進而適應社會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在進行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要注重豐富創新人才內涵,樹立國際化教育觀念,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大學生出國深造的機會,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形成一種聯動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使得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得到完善,從而更好地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國友.“一帶一路”構想與中國經濟外交新發展[J].國際觀察,2015(04).
[2]文君,蔣先玲.用系統思維創新高校“一帶一路”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05).
[3]劉進.試論開展“‘一帶一路研究區”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能性[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7).
[4]陳相芬.“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2).
[5]李星云.“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的困境及發展路徑[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
[6]黎云鶯.一帶一路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