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 萬函
摘 要:“外科護理”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掌握外科病人護理的操作要領,提高護理操作能力。文章通過對“外科護理”微課教學實施過程的分析,通過測驗、問卷、訪談等方法,闡明微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外科護理;微課;應用;測驗;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36;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49-01
“外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掌握外科病人護理的操作要領,提高護理操作能力。這門學科的學習成效不僅直接影響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對于其他相關臨床護理學科的學習,而且作為一門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外科護理”課程關系到護生畢業后能否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以及能否從事護士職業。中職護生由于年齡小、學習習慣和能力、職業素質、操作技能、自學能力、溝通能力等較差,在學習的自主性和開放性方面仍然欠缺,學習效果難免受到影響。微課作為傳統課堂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不單能滿足護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還有助于形成具有中職衛生專業特色的教學體系,更是提高中職衛生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現結合“外科護理”微課教學實踐,并通過實驗研究對微課教學的效果進行分析。本文從學習成績和學習體驗兩方面來評價微課教學效果。
本研究的教學內容是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中的實訓操作“心肺復蘇術”。研究對象是南昌市衛生學校2015級兩個中職護理班,分為對照班和實驗班,每班50人,總共100人。對照班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方式授課,實驗班采用微課和開放式混合教學方式授課,評價時通過“心肺復蘇術”章節測試卷和“心肺復蘇評分標準”分別檢測兩個班的學習效果。
為了檢測微課教學的實施效果,分別在實驗班采用微課與開放式混合教學方式、對照班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學結束后的一周,教師通過“心肺復蘇術”章節測試卷和“心肺復蘇評分標準”分別對兩個班的護生進行測試,并對其成績進行統計。利用 SPSS 17.0數據統計軟件對兩組成績進行描述性統計。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理論與操作成績均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兩個班之間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00)。
表2是利用統計學軟件對兩個班的理論和操作成績進行的描述性統計。從兩個樣本的極值來看,無論是極小值還是極大值,實驗班的成績均高;從兩個樣本的均值來看,實驗班的成績要高,說明實驗班的學習效果要比對照班好,微課對護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實訓中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兩班標準差的數值相差很大,實驗班的護生學習效果個體差異大,反映出微課拉大了護生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
教師通過調查問卷對實驗班50名護生進行學習體驗的評價,并對實驗班部分護生進行學習體驗訪談,調查情況如下。
(1)激發了學習興趣。問卷和訪談調查顯示,大部分護生覺得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微課更能提高學習興趣。微課主要以課前自主學習為主,會促使護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微課內容生動有趣又直觀,容易幫助學生掌握碎片化的知識點,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更能激發護生對學習的興趣。
(2)提高了學習效果。問卷和訪談調查顯示,大部分護生覺得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微課對學習更有幫助。護生認為微課學習可以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特別是枯燥深奧的醫學知識和復雜的操作流程經由微課的簡化及直觀展示后,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驗班護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就說明了這一點。
(3)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問卷和訪談調查顯示,大部分護生對微課教學形式容易接受,微課學習簡單方便,無論是在教室、實訓室,還是在其他場所都能隨時隨地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另外,微課內容短小精悍,形式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吸引護生的注意力,讓護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
(4)增強了學習信心。問卷和訪談調查顯示,大部分護生覺得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微課學習能提升自己的學習自信心、成就感。外科護理中有很多技能操作,學生可以提前觀看操作視頻,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就會對流程比較熟悉,且實訓操作次數多了,也就學會操作了,特別有成就感。
參考文獻:
[1]佟琳,張昕燁.《外科護理學》實訓技能操作與臨床實踐的對比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2).
[2]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