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是宋代題畫詩大家,留存至今的題畫詩約有一百多首,這些題畫詩中蘊含豐富的思想內涵。黃庭堅的題畫詩中蘭竹花卉類最多,有二十三題二十八首,其中竹木題畫詩就有二十題二十四首。本文由三部分組成:一.思想內容,二.藝術特點,三.論畫見解。
關鍵詞:黃庭堅 題畫詩 藝術特點
一.思想內容
1.描繪松竹形態之美。黃庭堅在詩中,對竹、松、枯木的形態進行仔細描摹,展現了行色各異的竹木形象。黃庭堅對畫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對事物的描寫,更對畫作進行深入思考后的再創作,把自己的情趣意志融入到畫的內蘊中,使詩與畫相得益彰。其做法也得到世人的稱贊,鄧椿論當時人圖畫紀詠時說“獨山谷最為精嚴”[1]。
2.抒發詩人情感。淡薄名利、歸隱之情。在被貶戎州時期,黃庭堅創作了許多題畫詩,在《再用前韻詠子舟所作竹》一詩中用“虛心”、“草芥”、“下逮”、“榮枯”等詞勉勵子舟,同時也表達對自身遭遇的釋懷及對名利的淡薄之情。
樂觀、平和的心態。黃庭堅雖多次處于逆境但依然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例如《次韻子瞻題無咎所得與可竹二首粥字韻戲嘲無咎人字韻詠竹》其一中,從“戲嘲”、“此郎如竹瘦,十飯九不肉。”中可以看出詩人依然保持平和心態,絲毫不受政治影響。
不被賞識的苦悶之情。黃庭堅一生遭受政敵誣告,數次被貶,政治上的抱負無人賞識,無法發揮其才干,其郁郁不得志的苦悶之情也反映在詩歌中。
二.藝術特點
1.結構曲折。黃庭堅的題畫詩,不論長短都不是平鋪直敘之作,他的詩歌講究波瀾起伏,讀來令人有一唱三嘆之感。例如《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一詩,第一韻先評價古今能作生竹者,不過十人。接著高度贊賞唐代名畫家吳道子在勾勒竹子枝葉上技藝十分高超,連五代十國期間名畫家黃筌及子黃居寀都遠遠不及。第三韻論述李煜所創的“鐵鉤鎖”畫法,接著評價了燕公的畫作“落落與時背”。在鋪敘了一系列畫家創作情況后,詩人筆鋒一轉描繪畫中墨竹如經歷歲寒的松樹般挺立。第六韻解釋湖州筆力與前哲的堪配之處。最后四韻以詼諧幽默的口吻作結,贊美黃斌老刻苦苦學精神及其所畫墨竹。整首詩以墨竹為線索,歷數前代作墨竹畫的前哲,融對畫作的評價、對湖州筆力的評價及對黃斌老求學態度的評價于一體,其中不乏幽默詼諧之語,讀來令人趣味盎然。
2.追求新奇。黃庭堅作詩不僅僅在詞語上追求新奇,在句法上同樣追求拗峭頓挫之力。例如:“能和晚煙色,幻出歲寒身。馬鬣松成拱,鵝溪墨尚新。”(《次韻子瞻題無咎所得與可竹二首粥字韻戲嘲無咎人字韻詠竹 其二》)前二句用的是二三句式,后二句用的是三二句式。
3.描摹生動。黃庭堅的題畫詩不僅僅能體物言情,而且善于因物見趣。經他詩筆的一番描摹,畫中的花草蟲石頓時變得生動形象。例如《題子瞻畫竹石》一詩中第二句沒有具體描寫竹子的形態而是展開想象把畫中風雨竹看成是龍虎盤踞于蒼蘚石之上,這一想象道出了畫中的精神所在,讀來十分有趣。
三.論畫見解
黃庭堅題畫詩歷來受到世人的贊頌不僅僅是因為詩中深厚的思想內涵及突出的藝術特色,更為重要的是其詩歌中對繪畫獨到的見解。
1.尚韻重意。黃庭堅論詩、畫推崇“韻”,他的詩歌中也多次提到詩及畫的韻:“凡書畫當觀韻”(《題摹燕郭尚父圖》),“人物雖有佳處,而行布無韻,此畫之沉疴也。”(《題明皇真妃圖》),黃庭堅的尚“韻”最關鍵的是追求詩、畫的意出筆墨外。
2.畫與畫家思想人格。黃庭堅認為,畫家的作品成就的高低在于畫家本身人格的優劣,不僅僅是詩詞需要抒寫詩人的真性情,表達其內在思想,畫作亦是如此。例如《題子瞻枯木》中:“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這幅景象正是蘇軾心中丘壑的抒發。《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中黃斌老所畫的橫竹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也正是其心中不平不平之氣的抒發,黃庭堅推崇蘇軾和黃斌老的畫作不僅僅因為二人高尚的人格,更是對二者把這一思想人格融入畫中的稱贊。
3.不凡的筆力。宋代書畫藝術繁榮,在這一背景下,黃庭堅以其深厚的學識、非凡的鑒賞能力把詩歌的情趣內涵融入題畫詩中,使得題畫詩擺脫淺顯的印象及附庸風雅的地位,其題畫詩在內容和句法上追求新奇使得題畫詩成為具有獨立價值的新體詩。他的題畫詩結構曲折、描摹生動,成為后世人仿效的對象。黃庭堅題畫詩中論及的繪畫理論更是中國畫藝術中寶貴的經驗及啟迪。
注 釋
[1](宋)郭若虛,鄧椿撰,米田水譯注.圖畫見聞志·畫繼[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1-407.
(作者介紹:徐月蓉,贛南師范大學2015級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