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通過深入分析當前新媒體時代的現實基礎,包括新媒體在“90后”高校大學生中的廣泛應用的原因和對其產生的影響,提出在新的形勢下進行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初步探索在此背景下如何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1-0065-03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的含義是伴隨著媒體的發生和發展在不斷變化。從新媒體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微博、微信等多種新媒體的興起和流行中,可以推斷新媒體一定會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等方面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對當今“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命題。分析和探討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及其如何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的特點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數字技術在推動信息社會的發展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時間的推移,新媒體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從互聯網到社交網站,從社交網站到微博,從微博到微信,現當今新媒體的主要形式是微信。新媒體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在它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新媒體的特點是影音與文字信息的整合以及互動性,從一對多變為多對多,新媒體可以讓信息發送方與受眾真正建立直接聯系,不僅可以消解各個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還可以消解國與國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的界限等等,受眾的主動性也大大加強。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影響力不斷增強,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也越來越大。
二、新媒體與“90后”大學生
(一)新媒體被廣大學生接受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群體是新媒介的易接受群體,再加上移動網絡的使用成本較低,使移動網絡的使用群體在校園內部迅速增加。根據調研表明,新媒體已經成為了當代“90后”大學生們喜愛程度最強的媒體。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90后”大學生們的知識體系與新媒體的技術要求相符,大學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樂于也勇于去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知識體系。第二,當代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動機與其自身的需求相符合,新媒體作為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媒體,由于新媒體的便捷搜索和信息的存儲等優勢,新媒體成為了我們大學生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幾乎每個大學生每天都在使用手機來上網獲取信息。第三,“90后”大學生們追求個性的性格與新媒體的話語權的閱眾分享非常相符,很多大學生追求和展示自我個性的愿望增強,通過新媒體的互動,他們可以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第四,當今的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而且平時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嚴重依賴于網絡,很多大學生成為手機黨。
“90后”的大學生們現在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型的階段,正是對新媒體這個新事物非常感興趣的時期,和互聯網接觸已經融入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們的生活,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們已經離不開了手機和網絡,離不開新媒體。新媒體對其的影響不容小覷,可以這么說,基本上每個大學生每天或長或短都有一段時間在上網,而且主要是用利用手機這個新媒體的終端來上網。新媒體對其的影響不容小覷。
(二)新媒體對“90后”大學生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中,微博、飛信、微信等媒體的迅速發展,以其靈活、快捷的特點,成為了一種新的思政教育載體。通過新媒體大學生可以在隨時隨地獲取自要身所需的知識和教育,提高了傳播時間和傳播效率。新媒體的交互性還給我們當代大學生們提供了充分彰顯自我個性和展示個人才能的空間,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有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同時,新媒體的高速發展使得新媒體的覆蓋面大大提高,通過新媒體這個媒介,我們大學生思政教育可以從課堂走向課外,對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增進作用。
(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
移動網絡等新媒體載體的興起,對大學生們的思想學習產生了很大影響,也對我們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新問題。第一,新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大學生們比較難以辨別信息的真假,容易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新媒體的傳播打破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限,一些西方國家利用新媒體的特性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圖謀一直沒有停止,這些都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第二,新媒體加強了學生學習的惰性,現在無論是平時還是課堂,都可以看到很多低頭族們正在低頭玩手機,部分學生過多的沉迷于網絡和游戲,很多學生連作業的完成都要通過網絡來搜索查詢,學習效率和效果有較大影響。第三,很多學生沉迷于虛擬溝通,網絡成為他們與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影響了大學生們人際交往能力。第四,新媒體具有信息大、傳播速度快、隱蔽性強而且效率高等特點,但是現在還缺少比較有效的管理方式,網絡信息監管難度加大,不可控因素增多,對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由此可見,如何利用新媒體這個陣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戰。
三、新媒體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途徑
“90后”的大學生們較為熟悉新媒體,且對新媒體的認同度較高,同時也比較容易受到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就成為思政工作者們面對當前的形勢不得不談的命題。結合實際從以下采取四個方面結合新媒體來改進思政教育工作。
(一)培養和加強大學生自身的主動辨別能力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僅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成長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而且由于新媒體傳播的開放性、互動性和虛擬性的特性使得在傳播中,一些虛假低俗的不良信息比較容易污染新媒體的傳播環境,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如:網絡環境容易被一些用心不良者利用傳播色情淫穢內容、虛假廣告等,青年大學生們比較容易沉迷于這些不健康的網絡內容而無法自拔,身心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還有,在新媒體環境中,人們交流的言行無法規范,其真實度無法保證,新媒體環境中出現的人際信任危機還會影響到現實當中的人際關系;網絡中還存在很多騙局陷阱,學生一不留神就會上當受騙等等。我們要加強大學生們對新媒體的辨別能力,使其能抵制新媒體不良信息的影響。
因此,在高校教育中,不僅要加強大學生自身的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大網絡行為規范的宣傳力度,使我們“90后”的大學生們能充分意識到維護網絡秩序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增強“90后”大學生們自身對新媒體傳播信息的辨別能力的培養,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們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我們還要加大校園網絡管理力度,提高引導水平,搞好輿論引導隊伍建設。
(二)結合和利用新媒體優勢,占領思政教育陣地
傳統的思政教育容易受到時間同步性、人員的集中性等局限,容易使得受教育者感到被限制,甚至會產生抵觸心理,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利用qq群、微博、飛信和微信等多種新媒體手段互相配合來對“90后”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這些新媒體方式具有快速、便捷和靈活等特點,比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有很多獨特的優勢。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育、第二課堂、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志愿者服務等傳統思政教育的基礎上,思政教育者們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多種手段,不僅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來滿足當代“90后”大學生的需求。
通過手機媒體的“人-機-機-人”的交互方式,不僅縮小了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防范意識的同時還建立了師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它使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聯系和情感交流更便捷、密切,使教育的內容能更為快捷地傳遞給大學生,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大學生們的基本動態、思想狀況、身心健康與思想認識。通過新媒體我們教師不僅可以以網友的身份來和大學生在網上進行真實心態的平等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雙向交流,消除之間的隔閡,還可以使教師和大學生思想互動的時間延長,可以為“90后”大學生們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導和教育,這樣,學生可以“零距離”與老師進行溝通,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避免面對面交流的尷尬,互動更多了,效果更好了。
(三)重視和發揮手機媒介在思政教育中的新作用
隨著4G時代的到來,手機在大學生當中已經非常普及,大大超過了電腦在大學生當中的普及率,幾乎可以稱得上人手一機。手機媒體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電子郵件、影音等功能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手機正漸漸成為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可以不通過電腦,直接利用手機這個媒體,學生隨時就能登陸班級主頁、班級博客、微博、qq、飛信、微信等來及時獲取資訊,表達自身的認知和情感等,使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徑更加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現代科技創新開展工作,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教育工作的途徑更加多元化,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我們還要引導大學生利用新媒體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努力引導他們借助新媒體來獲取更多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知識及信息,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調整和重組思政教育資源,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在當今時代,要利用各種新媒體和傳統的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來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要組織思政工作者學習各種新媒體知識,研究和探索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方法,通過微博、qq群、微信等各種渠道,了解大學生們的所思所想,既要成為學生的“良師”也要成為學生的“益友”,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工作,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第二要較強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吸收精通新媒體技術、心理咨詢等各種專業知識的人才來作為兼職德育隊伍,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第三是以校學工處、團委、系部班級、學生干部及學生黨員為成員的校園新媒體工作小組,下設微博小組、飛信小組、qq群小組等,具體負責各類新媒體的管理和運行。第四是對于思政工作者們,高校應對他們集中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第五是要改進教育方法,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讓學生轉變思維觀念,從被動受教育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六是可以把移動端軟件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搭建一個實踐平臺,不再局限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具體形式和具體空間,隨時隨地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這個實踐平臺的運行,探索符合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
四、總結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充分認識和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把新媒體和傳統思政教育手段相結合,建設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完善思政管理工作體制,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確性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利用新媒體來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給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春,李娟.移動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與回應[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1-45.
[2]汪頓.新媒體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3]肖學斌,朱莉.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09(7):54-56.
[4]蔣常香,吳喜蘭.利用微博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南昌高專學報,2012(1):71-79
[5]齊冰.青年學視域下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J].社會發展研究,2017,4(2):210-224,246.
[6]蔡小葵.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