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耐
摘要:《變色龍》與《范進中舉》作為中外兩篇經典之作,有著諸多異同。不同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造成了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上的差異;而相同點則表現在對比映襯塑造人物形象、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本質、次要人物推動情節發展等方面。經典無論何時都有其存在價值,這兩篇小說是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來理解與消化的。
關鍵詞:變色龍;范進中舉;人物;細節
中西方雖然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學傳統,但是在文學創作的很多方面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變色龍》和《范進中舉》便是其中兩篇經典的代表。《變色龍》是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契訶夫的代表作,《范進中舉》是被譽為“中國古代諷刺文學高峰”的《儒林外史》的第三回。這兩篇小說,無論是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傳達的思想情感,都極其相似。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通過比較,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兩篇小說的主旨與內涵。
一、不同點
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時代背景,造成了這兩篇小說諸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上的差異。《變色龍》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都比較單一且集中,主要人物只有奧楚蔑洛夫、赫留金、巡警葉爾德林以及席加洛夫將軍家的廚師;而《范進中舉》人物、場面眾多,每個人、每件事都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環節。《變色龍》中諷刺的只是奧楚蔑洛夫一人而已,而《范進中舉》對所有人,包括范進自己,都極盡諷刺之能事。此外,兩篇小說最大的不同在于,《范進中舉》是直接通過胡屠戶、張鄉紳以及眾多鄉鄰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與表現來反映文章主旨的,而《變色龍》則是借助了一條狗,通過奧楚蔑洛夫對這條狗的態度的轉變來顯示他對席加洛夫將軍的畏懼討好與諂媚逢迎,從而揭示他作為沙皇政府的奴才的丑惡嘴臉。對狗的態度隨著狗的主人的不同而改變,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打狗看主人”。
二、相同點
首先,對比映襯塑造人物形象。這兩篇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變色龍》中主要是通過奧楚蔑洛夫對一條來歷不明的狗前后五次截然不同的態度來展開對比的,這一點突出表現在他對人對狗前后迥異的稱呼上。當奧楚蔑洛夫以為這條狗與席加洛夫將軍沒有關系時,他罵這條狗是“瘋狗”、“野狗”、“下賤胚子”,“得打死才成”,“弄死它算了”;罵這條狗的主人是“混蛋”,“要給他點厲害瞧瞧”,“得教訓他們一下”;對赫留金的態度是安慰他“受苦了”,一定要為他討回公道。然而當知道這條狗與席加洛夫將軍有關系時,他直夸這條狗“怪不錯的”,“挺伶俐”,“好一條小狗”,而此時對赫留金的稱呼則變成了“豬玀”、“蠢貨”,稱他的手指頭為“蠢手指頭”,還聲稱早晚要收拾他。通過對比,將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狡詐多變的奴才形象展露無遺。《范進中舉》中的對比主要有兩處:一是胡屠戶,二是張鄉紳和眾多鄰居看客,在范進中舉前后他們的態度和表現迥然不同。范進中舉之前,胡屠戶在他面前趾高氣昂,一點看不起范進,說是自己“倒運”,才把女兒嫁給了范進這么個“現世寶”,即使中了個相公,也是仰仗著自己積了德,不可在他面前“裝大”。當范進想去參加鄉試苦于沒有盤纏去和胡屠戶商議時,胡屠戶又對他好一頓大罵,只中了一個相公,便“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癡心想再中個老爺來。一頓夾七夾八,范進直被罵了個狗血噴頭,“摸門不著”。瞞著胡屠戶偷偷參加鄉試被他知曉之后,又是一頓臭罵。然而當范進真的中了舉人之后,胡屠戶對他的態度可謂是一百八十度大翻轉,之前罵范進想中鄉試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說他長得“尖嘴猴腮”,該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現在不僅對范進的稱呼變成了“賢婿老爺”,還連連夸他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城里的老爺沒一個有他這樣“體面的相貌”,他早看出來范進是會中老爺的命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范進只中了相公之時,胡屠戶來家時只拿了一副大腸和一瓶酒,還劈頭蓋臉將其一頓痛罵,得知范進中舉之后,他來時“后面跟著一個燒湯的二漢,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前后對比,異常諷刺。范進中舉之前,無論是張鄉紳還是眾鄰居,無一人將他放在眼里。窮困潦倒,老母餓的兩眼昏花,只有賣雞救命,卻不見有誰來幫襯一下。然而中舉之后,范進家的茅草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茅草棚地下都坐滿了人,鄰居都來了,一個一個擠著看。范進瘋了,眾人不僅出謀劃策,而且拿出家里的雞蛋酒米、桌椅板凳,忙忙碌碌。范進被胡屠戶一巴掌打得昏倒在地時,眾鄰居“一齊上前”,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范進醒時又“慌忙”把他扶起,連他發瘋時掉落的鞋子也“早”被鄰居尋了來,并且替他穿上。張鄉紳自不必說,在此之前與范進從無來往,而現在卻絞盡腦汁套近乎,又送房又送錢;明明并無甚關系,卻說是親切的“世弟兄”,“年誼世好”,如“至親骨肉”一般。前后對比,將眾人前倨后恭的市儈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其次,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本質。兩篇文章在細節上的描寫也非常相像。《變色龍》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對天氣和溫度的感知。文中有三次關于奧楚蔑洛夫對天氣冷暖感知的描寫。當奧楚蔑洛夫第一次聽到有人說那條小狗像是將軍家的時,突然覺得天變的好熱,大概是快要下雨了,忙讓葉爾德林把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第二次聽到有人說這條狗就是將軍家的時,奧楚蔑洛夫又覺得怪冷的,好像起風了,讓葉爾德林把大衣給他穿上;最后得知這條狗是將軍哥哥養的狗并且讓將軍家的廚師將它帶走之后,奧楚蔑洛夫“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緊”,徑自離開了。這都是心理作用產生的生理上的錯覺,以此更好地體現奧楚蔑洛夫的緊張與畏懼。《范進中舉》篇幅較長,其中細節描寫較為突出的有三處。第一個細節是胡屠戶打過范進一巴掌之后手掌的“疼”。范進確定自己中了舉人激動過度發瘋之后,眾人獻計讓范進平日里最怕的岳父打他一巴掌將他打醒,胡屠戶趕忙推辭道,雖然是他女婿,如今做了老爺,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的。后來在眾人的勸說下,只好“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把方才這些小心收起,將平日的兇惡樣子拿出來”,才顫抖著打了范進一巴掌,但卻不敢再打到第二下。剛打完,就覺得手隱隱的疼了起來,看時發現自己的手“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于是胡屠戶便在心里懊惱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最后去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上。即使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角度來考慮,胡屠戶的手再疼,也不會夸張至此,這同樣也是心理作用產生的生理上的錯覺。第二個細節,是一個“扯”字。范進恢復神智后在眾人的擁護下往家走去,在路上,胡屠戶看到范進的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扯”了“幾十回”,足見此時胡屠戶對范進的阿諛逢迎。到了家門時,胡屠戶又高聲叫道:“老爺回府了!”這些在范進中舉以前都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第三個細節,是兩個“飛奔”。當報喜的人坐滿了茅草棚,老太太央及一個鄰居去尋范進時,這個鄰居“飛奔”到集上四處去尋他;當眾人商討好由胡屠戶打范進一巴掌將他嚇醒時,一個鄰居又是“飛奔”去迎胡屠戶。兩個“飛奔”,既生動又形象地體現了眾位鄰居對范進的討好。
再次,次要人物推動情節發展。《變色龍》中,正是眾位沒有名字的看客前后兩次提出“這條狗像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沒錯兒,是將軍家的狗”,從而巧妙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們雖然沒有名字沒有身份,但卻是整篇文章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將軍家的廚師雖然只有兩句臺詞,但卻是構成小說結尾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范進中舉》中的眾多鄰居看客以及僅出現一次的張鄉紳也是整篇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也是構成文章諷刺目的的一個重要群體。這一點此前已有相關論述,于此不再贅述。
無論是奧楚蔑洛夫對一條狗的態度的變化,還是眾人在范進中舉前后的轉變,背后其實都是社會地位在作祟。兩篇文章都是以小見大,通過奧楚蔑洛夫和《范進中舉》中眾人的表現,來反映整個社會的腐朽和黑暗。魯迅稱贊契訶夫的作品“沒有一篇可以一笑就了的”,他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儒林外史》為:“秉持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魯迅的評價十分中肯,這兩篇小說,著實是可以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來閱讀與體悟的。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