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朝坤 張凌燕
摘要:目前科技創新是社會產業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而大學作為培養社會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了解大學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是本篇論文研究的主要意義所在,本文以鄭州工商學院這所河南省應用型三本院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情況為研究對象,了解科技創新活動在該院校的發展,對發展中的不足,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達到改善科技創新活動在該校合理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應用科技大學;科技創新活動;發展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創新居于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我國的新發展必須要依靠創新,不斷增加創新含量,把我國產業提升到中高端。而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是國家創新的原生力量。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綜合素質,培養建設中國夢的優秀科技創新型人才,是我們當下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本文以鄭州工商學院,這所河南省三本類應用型科技高校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手法,以座談訪問為輔助研究手法,針對目前該校機電學院在校本科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改進進行了研究。
一、問卷調查中反應的問題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面向大二大三學生,回收電子問卷150份,問卷問題設置依據是了解大學生對空閑時間的支配情況,了解科技創新活動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程度,了解大學生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看法。從問卷統計的數據上能反應出該校大學生與科技創新活動之間存在的問題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科技創新活動在學生中缺乏宣傳
學生雖然在課外有充足的自我支配時間,但是學生在這些時間大多選擇是玩手機游戲、看視頻節目等。通過調查樣本數據可以看出,該學院有一半的學生并不了解科技創新活動是干什么的。對于科技創新社團,有68.2%的人只是聽說過科技創新社團,但是并沒有加入過科技創新社團。
(二)科技創新活動缺乏吸引力
在與以往類似的科技創新社團學生的座談中了解到,這些社團舉辦的社團活動很少,并且為數不多的幾次社團活動是組織社團成員去看學校舉辦的不同形式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等。這類活動參加的學生人數相對不多,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是學院命令才被迫參加的。而且在聽報告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沒有認真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各類資源投入的缺乏,導致指導教師的缺失
在學生中有個別對自己大學生涯規劃明確的學生,在做一些專業研究的時候,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不知道去找哪位老師指導,如此一來容易打消學生創新研究的積極性。而在老師方面,由于學校并沒有明確提出科技創新的概念,院系也沒有專門的創新技術實驗室,老師們也并不知道在學生中間有這種社團的存在。這些種種的原因都導致老師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力度不足,愿意參加指導的老師也較少。
(四)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科學基礎類創新與理論創新不同,技術類的創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實驗設備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科研經費的支持,沒有實驗設備的支持,是很難有所建樹的。這也是學生自主建立的社團為什么不能長久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掌握技術、熟練技術、技術研究的過程中,會需要購買許多的設備,這對沒有收入的大學生來說是一件消耗很大的活動,所以很多學生早早放棄了。
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高校實際的應對之法
雖然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暴露了許多的問題,但是有一項調查數據是很讓人感到欣慰的。學生對學校是否有必要開設科技創新活動的態度,有91.8%的人是選擇必須要有,抱著非常支持的態度。也給了我們后續工作極大的信心。
在機電學院內部,有學生自主成立了電子創新協會,成立已經有三年的歷史,但是正如我們之前分析的原因,缺乏宣傳力度、缺乏學院的支持、缺乏有方向性的領導等原因,這個社團一直是一個名存實亡的社團。但是隨著去年該社團個別優秀學生的崛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幾個專業技術相關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引起了學院重視。因此我們認為,科技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及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一)加大科技創新活動在學生中的宣傳力度
這種宣傳除了硬廣告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取得一定的成果。因為以參加科技創新型項目和競賽為目的,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驅動力,明確了他們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目的,也能夠讓他們更有動力的去進行科技創新實驗、學習和創作。因此,通過帶領學生做科技型項目和參加科技型競賽,來一步一步增強科技創新活動在學生中的影響。
(二)組織成立科技創新活動社團,讓創新活動實體化
成立社團,能夠將興趣相同的同學聚集在一起,促進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達到“1+1>2”的目的。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常見的社團活動包括以下五類,分別為組織學術講座、開展學術報告,旨在了解學術前沿的知識;參觀科技作品和參觀科技館,拓展自身眼界,與先進技術接軌;做專業技術相關的項目,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參加各類專業技術相關的比賽,與其他高校大學生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進步;組織學習專業技術相關的課程,夯實專業知識。經過調查得出結論,學生最喜歡最認可的社團活動分別是:做專業技術相關的項目;參觀科技作品、科技館和參加各類專業技術相關的比賽,由此可見,學生對社團活動有明確的自己的期望。
(三)將創新活動計劃納入教學范圍,增強師生雙方的重視
針對師生雙方在創新活動進行過程中,出現信息溝通斷層的現象,應該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納入大學教學計劃中,以增強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原動力。這樣一來,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雙向重視,從而能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良性發展。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剛入學的大學生對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很迷茫,但是又迫切想要有所作為的,如果能夠在大一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除了將科技創新活動納入教學活動之外,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與心理輔導也可以來增強大學生對參加科技創新活動認可性的程度。增加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和心理輔導能夠較好的讓學生獲得對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心理認同感,從主觀意愿上更愿意去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四)多方合作,解決科技創新活動經費需求
尋求合理資源和經費上的支持,進一步在財力和物力上為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保駕護航,是推進科技創新活動在大學生中順利開展的基石。三本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者,已存在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科技創新活動在基礎物力上的有力保證,通過讓大一大二學生參加假期社會實踐,有效利用假期時間,了解專業領域在社會中的應用,充分了解專業技術的實用性,拓展學生眼界,再通過學校的正確引導,增強學生科技創新的動力。隨著這幾年我校學生社團取得的突出成就,我院的科技創新活動也逐漸引起學校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活動得到學校經費的支持,創新實驗室建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另外,以社團形式存在的科技創新活動,解決經費最常用的方式尋求社會贊助也是解決經費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通過本篇論文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提高科技創新活動在大學生之中的傳播力度是目前高校的當務之急,而最有效的傳播方式便是讓學生在科技創新事業上有所建樹。因此,在學校的全力支持之下,由學生為主要發起人的社團,是推動科技創新活動在大學生中進行的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呼吁更多的學生大學期間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才能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注入創新新活力,保證社會生產新局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博智.高校科技創新如何“深蹲起跳”[N].中國教育報,2018-03-20(001).
[2]王華光.大學生科技創新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價值體現[J].教育教學論壇,2018(10):29-30.
(作者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