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旭 梁桃軍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在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時采用小腸內排列術預防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診斷治療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患者86例, 按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對照組行常規腸梗阻手術,觀察組行小腸內排列術,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手術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流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術后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率均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時應用小腸內排列術可有效縮短術后恢復排氣時間和術后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概率,有臨床應用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小腸內排列術;常規腸梗阻手術廣泛粘連性腸梗阻;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2(c)-003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teral arrang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nsive adhesive ileus in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 From April 2013 to June 2016,86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per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stinal alignment operation,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exhaust time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blood volume in oper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intestine arrangement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Intestinal permutation;Routin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peration;Extens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Clinical effect
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是一種臨床多發的急腹癥,在所有腸梗阻中所占的比例為25%~40%[1-2]。以往在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時多開展常規腸梗阻手術,在初期能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緩解,解除粘連,但術后會出現新的粘連及創面,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可能性增大[3]。伴隨醫療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目前小腸內排列術已成為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首要術式[4]。與常規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相比,小腸內排列術在手術效果方面存在明顯優勢[5-6]。本研究中,筆者通過對比觀察常規腸梗阻手術與小腸內粘連術的臨床療效,旨在更為細致地分析小腸內排列術在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診斷治療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患者86例, 按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給予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腸梗阻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術后恢復排氣時間及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情況。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5~63歲,平均(35.87±6.76)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23~65歲,平均(36.17±6.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診斷標準,且通過相關檢查確診。病例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嚴重的精神或意識類疾病。本次研究得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認可,所有患者均知曉并同意此次研究。
1.2手術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照組行常規腸梗阻手術,根據臨床表現、癥狀體征、醫學影像學的檢查結果選擇手術切口[7-8]。切開腹膜后不能盲目分離粘連部位,首先對腹腔進行探查,明確梗阻的部位,針對引起梗阻的粘連進行分離,避免對所有的粘連都進行分離,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盡量減少或避免對腸壁漿膜層及腹膜造成損傷,如從腸腔壓力明顯增高、血運障礙者需先進行減壓,對存在腸管壞死或存在嚴重的局部性腸管狹窄、局部粘連成團塊分離粘連導致腸管損傷無法修補者,則需行腸局部切除吻合術。盆腔放置引流管[9]。
觀察組行小腸內排列術:探查及分離粘連的原則與觀察組協同分離粘連后,在盲腸壁距離闌尾根部約1 cm的位置行荷包縫合,切除闌尾,于闌尾殘端開口位置將M-A管逆向插入至小腸做為內排列的支撐管,將所有小腸均行折疊排列,折疊長度20~25 cm[10-11]。而后結扎闌尾殘端,同時結扎荷包縫合線對闌尾殘端進行包埋,將M-A管通過右下腹的小切口引出體外并縫合固定。盆腔放置引流管,術后2周隧道完全形成后拔除M-A管[12-13]。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術后恢復排氣時間、手術時間、術中流血量、術后并發癥及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率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流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術后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流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腹部手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即為術后粘連,術后粘連是機體應對手術創傷而出現的一種正常防御反應,但并非所有手術粘連都會引起腸梗阻[14]。以往臨床上常用常規腸粘連松解手術對廣泛粘連性腸梗阻進行治療,雖然在早期能夠對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緩解,但術后往往面臨著更大的粘連風險[15]。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現階段臨床用于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術式是小腸內排列術。手術操作簡單,術后減壓、引流效果好,患者康復快,二次粘連概率小等均為該術式的主要優點[16]。
廣泛粘連性腸梗阻主要致病因素是腸粘連而致腸管扭曲而呈銳角,腸袢呈團粘連,腸壁有粘連索帶或瘢痕狹窄而形成壓迫[17]。小腸內排列術的原理是通過導管的彈性作用,促使腸袢呈大弧度半環狀,從而有效防止其形成銳角,再通過由損傷漿膜層形成的原有創面粘著愈合而對腸袢進行固定,從而有效避免出現腸梗阻[18]。
開展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9]:①應嚴格把握小腸內排列術的手術適應證,腹腔內已形成廣泛粘連性腸梗阻且已行剝離的、粘連腸梗塞程度較輕、腸管漿層膜存在大面積損傷的患者通常情況下不適宜采用小腸內排列術治療[19-20]。②手術治療早期需行充分營養支持,一方面可加快患者腸蠕動恢復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態[20-21]。③對腸內存在積液積氣量較大、腸管處于高度擴張狀態的患者需先行腸腔減壓,分離粘連時需要保持動作的輕柔。④排列小腸過程中,需要保證擺放自然,但同時避免其打折、成角[22-23]。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小腸內排列術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該組患者術后恢復排氣時間明顯縮短,術后1年內再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概率明顯下降,表明小腸內排列術在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方面較常規粘連性腸梗阻手術具有更大優勢。
綜上所述,在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時,應用小腸內排列術可有效縮短恢復排氣時間,減少復發,有臨床應用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Siok SC,Yih KT.Spectral analysis of bowel sounds i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using an electronic stethoscop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33):4585-4592.
[2]徐流波,劉艷,柳福海,等.探討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6):60-61.
[3]吳創銜.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134-135.
[4]張中華,嚴國度,丁寶元,等.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8):1271-1272.
[5]蘇漢友.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13):2455-2455.
[6]周樹良.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148-150.
[7]陳子敬.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7):67-68.
[8]宋振宇.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比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0):105-106.
[9]付靖楠,周黎,馬熙.小腸內排列術對急性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DAO、MDA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29(5):68-71.
[10]常宏江.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8):155-156.
[11]劉蕊萍.經鼻腸梗阻導管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手術在急性小腸梗阻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106-107.
[12]朱燁明.腸梗阻導管小腸內排列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3):124-125.
[13]欒小丹.腸梗阻導管術中小腸內排列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55-56.
[14]龐鴻博.106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5,34(22):53-54.
[15]葛現才,辛群.小腸內固定術治療和預防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3):241-242.
[16]段軍.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6):1786-1787.
[17]趙東亮.廣泛性粘連性腸梗阻行小腸內固定排列術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2011,6(8):1005.
[18]周迎春.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致急性腸梗阻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6):1362-1363.
[19]譚永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療效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6):116-117.
[20]歐陽映輝,肖步耘,周賢偉.手術治療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的效果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5):632-633.
[21]林仁芳.58例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手術療效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56-57.
[22]何學彥.腹腔鏡手術在黏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6,39(1):123-124.
[23]王艷瑛.腸梗阻急診與擇期手術治療的臨床比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2):157-158.
(收稿日期:2017-11-07 本文編輯:白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