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月 劉帆
摘要:四字詞語的翻譯是會議口譯中的一項難題,針對這一特殊的語言現象,譯員在口譯過程中為了溝通說話者和目的語聽眾,譯員應該以釋義理論為基礎,以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為核心,去形取意,靈活采用“整合信息”、“調整邏輯”和“解釋語義”等翻譯技巧,達到口譯效果。
關鍵詞:釋意理論;脫離源語語言外殼;會議口譯;四字詞語
根據傳送方式,口譯可分為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根據使用場合不同,口譯可分為會議口譯、外交口譯、導游口譯、法庭口譯、媒體口譯、商務口譯和社區口譯等。(華靜,2012)
在官方正式會議中,發言人經常使用一些四字詞語來使講話凝練、簡潔、內涵豐富。口譯工作者需要克服各種心理壓力,在特殊的環境下以及規定的時間內,做出準確而流利的口譯。掌握四字詞語的分析方法有利于口譯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漢字內涵,進而利于其進行相應的口譯工作。
一、釋意理論
釋意理論又稱為巴黎釋意學派口譯理論,是國際口譯界誕生的第一個較為系統和完善的口譯理論,由達妮卡·塞萊斯科維奇于20世紀70年代初創立。勒代雷的著作《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的出版表明釋意理論在口譯方向的研究日趨成熟和完善。(勒代雷,2001)
根據釋意理論,口譯過程分為:源語理解、脫離源語語言外殼和譯語表達,其核心是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脫離源語語言外殼”包括3個方面:(1)譯者“聽覺閾值”被突破后原語大部分詞語的脫落;(2)原語主干性質、重要性質的詞語或遲或早地脫落;(3)原語本來可以不依賴語言而存在的各種信息的凸現。(鮑剛,1998)
二、會議口譯和四字詞語的特點
根據紐馬克(2001)對不同功能的文本類型劃分,會議口譯屬于信息性文本,信息性文本的核心是真實性。此外,在會議中,目的語聽眾同說話人處于同一時間和場景內,會議口譯又同時具有特殊的時效性。真實性和時效性要求會議口譯工作者具有極強的應變反應能力,掌握足夠的口譯方法更好地完成口譯工作。
四字詞語是由四個字組成的常用詞,具有三個特點:內容上言簡意賅、形式上整齊勻稱、語音上和諧悅耳。在下文將分析的實例里,一些四字詞語的含義遠高于其字面四個字的整合,具有更加深刻的內涵。(黃懷飛,2003)
三、會議口譯中四字詞語的翻譯方法
漢字的博大精深,使四字詞語的內涵更加深刻,直譯很難表達其主旨。譯員對會議中四字詞語的翻譯需要脫離四字詞語本身的禁錮,重意義而非其四字形式。以下將基于釋意理論中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進行案例分析。
(一)整合信息
漢語表達中常常含有多個并列詞匯,甚至詞義相近,如采取直譯的方法,難免會顯得句子臃腫繁瑣,可采取整合信息的辦法,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在這里,我代表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成員,衷心感謝全黨同志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一定恪盡職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譯員口譯:Here,on behalf of the newly elected central leadership,I wish to express our heartfelt thanks to all other members of the Party for the trust they have placed in us.We will work diligently to meet our duty,fulfill our mission and be worthy of their trust.
評析:恪盡職守,出自于《孫子兵法》。恪:謹慎,恭敬。盡:完善。全詞解釋為盡自己的努力,嚴守自己的職業或崗位。不辱使命,出自于《戰國策·魏策四》,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不負重托,是成語,指沒有辜負別人給自己的重大的委托。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引用這些四字詞語,表達了為人民服務和帶領大家努力工作的決心。譯員在理解了其中的含義之后,并沒有拘泥于四組四字對應的形式,進行了信息的重新整合處理,脫離了源語的語言外殼。雖然在形式上沒有達到嚴格的對等,但是在含義上已經準確地表達了習主席的初衷。
(二)調整邏輯
漢語口語表達中多缺少主語和并列短語的現象,邏輯性不夠強,而英語中邏輯詞匯較多,在漢譯英時可重新調句子的整邏輯結構,使其更具有邏輯性。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我們將總結經驗、乘勢而上,繼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使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議員口譯:We will review our experience and build on the good momentum to continue modernizing China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and make determined efforts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open China still wider to the world.We will see that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omplement and reinforce each other.
評析:“乘勢而上”,常用來形容事情做到一定階段時,抓住有利時機攻堅克難,獲取最后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代表新一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發表講話,發表決心,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有的能力和國際地位,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口譯過程中用“to”使句子邏輯性更強,符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初衷。把原文中由“堅定不移”引導的兩個并列句合二為一,并同樣用“to”重新調整了句子的邏輯結構,遵循了目的語的語言習慣,避免重復。而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翻譯除了采取信息整合的方法,將二者合二為一,變換了句式,“we will see that”從句補充了原句中丟失的主語,使句子邏輯性更強,同時避免了源語的兩個“相互”的重復。
(三)解釋語義
在領導人講話中,常含有一些中國特色詞匯,則需要譯員熟悉掌握漢語文化,脫離源語的字面,解釋出其中的含義。以下兩個例子中的“千秋偉業”和“風清氣正”的口譯采取解釋語義的技巧,解釋出源語的含義。
1.習近平總書記講話: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譯員口譯:In 2021,we will mark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For a party which fights for the eternal wellbe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entenary only ushers in the prime of life.
評析:千秋偉業,顯然在這個詞組中千秋并非“千”和“秋”的字面意思,更不可能翻譯成“thousand”和“autumn”,習主席通過此話,表達了江山得以傳承的美好愿望,因此口譯員的“eternal wellbeing”——永遠的福祉,翻譯的十分到位。釋意理論的指導下,“千”和“秋”的翻譯有了新的認識。倘若直譯成“thousand”和“autumn”,則失去了漢字本來想表達的含義。對于“風華正茂”一詞,“風”的意思是指風采、才華;“華”的意思是時光,時間段;“茂”的意思是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英語詞組“in ones prime”能夠準確地表達其中的含義,所以譯員可脫離源語語言外殼,選擇直接從解釋其含義入手,借鑒目的語中的表達方式,使口譯工作更加順利。
2.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我們將繼續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譯員口譯:Instead,we must continue to rid ourselves of any virus that erodes the Partys fabric,make great efforts to foster a healthy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integrity,and generate waves of positive energy throughout our Party…
評析:“風清氣正”,就是要求我們講道德,重操守,嚴紀律,不謀私,顧大局,淡名利,講友愛,重團結,多奉獻。譯員需要脫離其語言外殼,充分理解其內涵,取其“清”和“正”的含義,將二者譯成“waves of positive energy”,能夠避免源語的重復,使目的語的表達更加精煉。
四、小結
結合對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中一些四字詞語口譯的分析,本文以釋意理論為依據,以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為核心,即口譯過程中的“去形取意”,對會議口譯中的四字詞語的口譯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整合信息”、“調整邏輯”和“解釋語義”的翻譯方法。具體系統的發法論還需日后進一步研究與整理。
參考文獻:
[1]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2]華靜.釋意理論對會議詩詞口譯的指導意義——溫家寶總理記者招待會中文言古詩詞口譯評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12.27(6):107-113.
[3]黃懷飛.漢語四字格英語口譯的策略[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3.19(3):102-104.
[4]勒代雷.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M].劉和平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5]紐馬克.翻譯問題探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