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楊夢瑩
摘 要:探討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的關系。采用成人心理彈性量表(RSA)和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CCSAS)對某高校443名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總均分為3.58,學校適應總均分為3.64;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r=0.599,p<0.01);自我效能、社交能力、社會資源3個因子對學校適應有良好的預測作用(F=105.666,p<0.05)。
關鍵詞: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學校適應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14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選某高校體育專業大一至大四的學生,共發放48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43份,其有效率為92.3%。其中男生354人,女生89人;大一115人,大二113人,大三112人,大四110人。
2.研究工具
(1)心理彈性量表(RSA):由挪威Fr1borg等學者編制,信效度良好。共33個項目,7級評分,包含自我效能、組織風格等5個因子。得分越高,其心理彈性越好。
(2)學校適應量表(CCSAS):由方曉義等學者編制,信效度良好。共60個項目,5級評分,包含人際關系、學習等7個因子。得分越高,其學校適應越好。
3.施測過程
采用團體測試法,以班級為單位,統一指導語,嚴格控制測試流程。所有問卷由學生獨立填寫完成,當場回收。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狀況:結果表明,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總均分3.58,處于平均分之上,表明其心理彈性的總體平均狀況比較好。社會適應總均分3.64,處于平均分之上,表明其社會適應的總體平均狀況比較好。
(2)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的相關分析: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心理彈性總分及各維度與學校適應總分及各維度之間存在正相關,其中,心理彈性總分與學校適應總分之間相關系數r=0.599。
(3)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的回歸分析:以學校適應總分為因變量,心理彈性各因子為自變量,進行了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我效能、社交能力、社會資源3個維度進入了回歸方程,3個維度對學校適應有較好的預測作用,總體解釋率達45.8%。
三、討論
(1)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狀況分析:本研究發現,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彈性及學校適應總體水平較高。這可能與體育專業性質有關,體育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習任務辛苦,選擇體育專業的大學生本身具有挑戰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因此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總體水平較高。
(2)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彈性總分及各維度與學校適應總分及各維度之間存在正相關,說明心理彈性越好的學生,其學校適應狀況越好。這與石磊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回歸分析發現,心理彈性的自我效能、社交能力、社會資源3個維度進入了回歸方程。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認可,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容易客觀冷靜地面對遇到的挫折困難;社交能力較高的學生性格更樂觀,與學校適應中的人際交往適應因子也是相一致的;社會資源是個體擁有的家人朋友的物質及情感支持,擁有社會資源越多的人,遇到困難時得到的幫助就越多,因此也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環境。
研究表明,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這提醒學校在培養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彈性,從而幫助他們積極應對挫折,提高其學校適應水平。
參考文獻:
[1]鄒小勤.大學生學校適應研究綜述及展望[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6-78.
[2]陶 沙.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入學適應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3(5):908-909.
[3]石 磊,陳 瓏,畢竟優,等.軍校學員心理彈性與軍校生活適應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8):1272-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