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太極拳是一項中國式的極限運動,其人文內涵十分豐富,人文力量強大。堅持習練,可使人心靜、大方、審美力提升,也可使人靜觀人間陰陽變化,還可讓人突破身心極限、超越自我,使內心變得更為強大,令人受益匪淺。
關鍵詞:太極拳;人文力量;審美力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30
一、靜長智慧
太極拳習練時要求習練者沉靜放松,腦中無一物、心中無掛礙,進入一種空靈的澄凈如水的無我境界。人們常常通過激烈的運動將不良情緒發泄出去,達到靈魂減負的目的,殊不知太極拳可以輕松地讓人一時物我兩忘,達到思想凈化、“排毒”的功效。久練還可以使人冷靜、思維開闊,看待問題更深遠,也就是變得更有智慧了,印證了儒釋道三家“靜能生慧”的言論。
二、鑄就豁達
太極拳舉手投足間巧力帶起、輕松放下。久練可鑄就拿得起放得下的豁達心態,此乃由行為訓練干預并糾正心理微疾,使待人處世的態度趨向灑脫,而染犯抑郁癥的幾率大大降低。一個人要練就豁達心態,或借助宗教,或借助豐富的閱歷,或經由動作的不斷訓練。佛家常言“相由心生”,然而“相”可以不通過“心”來改造,而可先通過“行善”來改變。“行善”改變了“相”,“命運”隨“相”而改變,“命運”改變了,“心”自然隨之轉化了。
三、培養審美力
“下盤固若金湯,上盤柔韌嫵媚”,隨著腿勁的增強、動作的協調與柔韌,動作中剛柔相濟的韻律美越來越顯現出來,習練者審美力隨之提升,對世界更容易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而人際間的交往也會更為和諧、更顯尊嚴。
四、樹立陰陽轉化觀
習練太極拳,陰陽虛實有理有節、每個動作的轉換均起自虛步探腳,再由揉胯緩緩過渡至動作定型,教導習練者一張一弛、拿捏分寸后再穩健轉換;動作定型后看似前后左右動彈不得,然而一個沉身、一個轉腳,則完全將習練者帶進另一個動作世界,真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這樣的轉換,也啟發了習練者:凡事并非陰陽對立,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切均可過渡轉化。
五、脫胎換骨煉心力
習練太極拳,從雙腿顫顫到兩股發熱至大腿脂肪“燃燒”,最后是種肌肉被烤透的“冒煙”感,任其酸麻脹痛而能面不改色,這種脫胎換骨之體肢錘煉,靜態卻猛虐,實踐著亞圣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千般滋味。孟子認為成大事者,需在身體、心理、志向和行為上不斷接受外界苦難對其自身能力極限的考驗,通過者才可擔當大任。中國人對人才培養、評價和任用時,對德性的重視往往高于才藝,“德藝雙馨”“德才兼備”,“德”字在前,其實就說明德性是首要的。如今和平時代,思想多元、生活安逸、環境和諧,身心的磨礪可謂少之又少。所以,亟需游戲、體育、文娛等形式活潑、身心兼修的活動來加強年輕人的身心引導和鍛煉,而太極拳這種“苦盡甘來”的體驗難能可貴,有利于現代年輕人毅力的培養。
六、突破極限超越自我
深受西方競技體育的影響,似乎體育要么具有競技性、要么具有表演性,所以團隊間必須對抗,團隊中的個體必須團結、合作。而太極拳即使聚眾而練,其個性化色彩仍很濃郁。雖然太極拳個性化特征強,但它是中國式的極限運動,即身心放松狀態下的極限突破、超越自我。因此,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不僅是窺視自我身心的一個過程、審視自己進步與否的一個過程,還是身體與心靈對話的一個拷問過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令人仰止,我們須虛心接納、謹慎前行。太極拳中有太多的人文內涵等待我們去挖掘,它不僅能給我們人文關懷,令我們內心充實、精神愉悅,也能不斷激勵逆境中的我們奮勇前行。
參考文獻:
[1]閆 民.身體觀視域下太極拳的哲學意蘊[J].體育科學,2015(2).
[2]王柏利.太極拳:一種標識性文化符號[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