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


[摘要]本文從工業品設計、建筑設計和服裝設計三個不同的方面,以具有日本獨特風格的設計作品為對象,研究其中的日本傳統美學,分析其所蘊含的日本民族精神,并由此得出日本的設計理念及其可供中國借鑒的部分。
[關鍵詞]日本;現代設計;傳統美學;民族精神
[中圖分類號] 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4 - 0091- 02
一、引言
日本文化在發展中,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所以日本文化大量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華,加之日本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結構,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傳統文化。而日本的現代設計,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了西方的設計理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日本的傳統文化,作為現代設計的精神支柱,使日本現代設計擁有別國無法取代的特征,并且享譽世界。
本文從工業品、建筑、服裝三個方面,對日本現代設計中的傳統美學進行研究,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日本民族精神,總結日本現代設計成功的原因,并得出可供中國借鑒的部分。
二、日本的傳統美學
(一)重視自然、崇尚生命。從地理環境上看,日本是一個地形狹長的島國,多火山多地震,由于長久以來經受了很多自然災害,日本人養成了重視自然的美德。他們尊重自然規律,認為自然之美才是真正的美。除此之外,日本的森林植被廣泛覆蓋,森林文明使日本人崇尚生命;悠久的農耕文明,也激發了日本人對自然天成,與自然共生的追求。所以,日本的傳統美學形成了重視自然、崇尚生命的觀念。
(二)推崇簡單樸素。由于神道學的影響,日本的傳統文化又帶有干凈、整潔、簡樸的特點。日本人在長期生活中養成了簡樸的生活習慣、并且在精神上追求內斂。所以日本的傳統美學,又推崇簡單樸素,講究虛無、空靈、而這里的“無”是無中生有的意思。為了節約資源、物盡其用,所以日本人更重視精神上的含義,追求簡單樸素,避免了復雜和繁瑣。
(三)纖細悲愴的審美觀。受歷史文化的影響,日本人的性格具有敏感纖細的特點,這樣的性格形成了日本人纖細悲愴的傳統審美觀。人世間的無常讓日本人具有危機意識,而且他們認為美不是永恒的,是會瞬間消失的。日本人對苦難、殘缺、死亡有一種偏激的熱愛,這種悲愴審美成為日本藝術結構的支柱,成為日本人審美文化的主題,也形成了一種“哀美”的傳統美學。
三、日本近代設計中的傳統美學
(一)工業制品。日本的工業品向來有簡潔明了的特點,在造型上多用簡單的線條,顏色也是黑白灰居多。無印良品是日本的知名品牌,也最能提現日本的極簡設計主義。它用簡約、樸素的設計,詮釋了商品最真實的內涵,而在追求簡樸的同時,也節約了資源,避免浪費。無印良品的這種設計理念,就來自于日本傳統美學中對簡單意向的追求。
日本著名設計師田中一光,可以說是無印良品的締造者。他把現代西方設計理念融合進日本傳統文化中,作品具有明顯的個性:意境清新、形勢優美、簡約純凈。他獨特的表現思路和設計手法,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一場對傳統美學藝術精神的再創造運動。而由他發起的無印良品,在造型的“樸素”與“簡約”中塑造出了新的審美形式。
無印良品的設計總監原研哉曾說:“最美的設計是虛無”。日本推崇簡單樸素的傳統美學,對他的設計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當今追求華美、復雜設計的社會中,原研哉秉持著對事物本身的同歸,追求簡約,純粹,給我們帶來了喧囂中的寂靜,從而大獲成功。
(二)建筑。因為追求自然、崇尚生命,也為了防震,日本建筑多為木制結構。除此之外,日本的現代建筑,外表簡潔,裝飾簡單,廣泛使用清水混凝土。日本有位著名的建筑大師安藤忠雄,他追求簡樸之美,作品以木頭、清水、混凝土為主要材料,他認為真材實料是建筑的一大要素之一,或許是純粹的木頭、也或許是樸實的水泥。
安藤忠雄還注重人與自然的共生,將光與影甚至石頭、湖泊運用到建筑作品中去,給人一種貼近自然的靜謐感。圖1他將湖泊與水結合在一起,讓人好像身處自然之中。
安藤忠雄最大的貢獻,就是將日本傳統美學中的簡樸以及對自然的追求,融合進了現代西方的設計理論中;他以人為本、追求與自然共生,將現代人從喧囂的都市帶入一個樸素、寂靜的世界享受安寧。
二十世紀70年代,世界建筑開始變得多元化,而日本建筑設計師黑川紀章深入研究日本傳統文化,提倡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他在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闡述的“利休灰”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灰空間”的概念,這一概念還有一個方面,是指大量利用日本傳統庭院創造出過渡空間。此外,他還從日本傳統哲學中提出了一種共生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現代材料與傳統石板的結合,這體現了異文化的共生;建筑常與自然環境相結合,這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共生等等。
黑川紀章用最新的材料、最先進的技術表達傳統的思想、美學,創造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建筑,他的設計理念也在世界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服飾。服飾可以說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傳承,歷史文化的變遷總能在服飾上體現出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東西方服飾在外形上逐漸統一,但所表達的精神內涵卻是不同的。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可以說是以現代服裝設計表現日本傳統美學的杰出代表,他的設計作品根植于日本傳統的文化元素與價值觀念,體現出深厚的東方美學特征,以其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
三宅一生的作品巧妙地運用布料的褶皺,讓服裝呈現出一種自然形態下的美感,表現出一種痕跡的美。他的作品看似簡單、沒有結構,卻傳達出一種樸實、空靈的意境;此外,三宅一生的作品大多采用日本宣紙、棉布、亞麻等材料,顏色也多用黑、白、青這樣純粹的色彩,顯得干凈、樸素。
日本“物哀”的美學也對三宅一生的設計理念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簡單的色彩和柔和的質感,恰恰體現了日本人含蓄、纖細的性格;也讓他的作品充滿了陰郁的色彩和神秘的氣息。
四、日本近代設計給我們的啟示
可以說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特征重要的體現,雖然現代高科技、新理念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我們依然不可以拋棄傳統文化。
日本的現代設計,講究簡約、樸素,重視自然、崇尚生命,講究精神的含義,設計中既有現代的設計理念,又保留了傳統文化、美學觀念,使日本的現代設計表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在世界上無可取代。我想,對傳統文化進行保留并融合進現代設計中,是日本現代設計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卉‘國之一,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積累,但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卻在歷史的變遷中慢慢地消失不見。在工業化的沖擊下,中國的現代設計被西方同化,失去了傳統精神的支撐,缺乏自己的特色。
日本現代設計的成功告訴我們,在吸收借鑒新的理念的同時,要意識到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找到一條適合發展的道路,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
五、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了日本傳統美學,分析日本現代設計成功的原因,并且得出對中國現代設計的啟示。
由于地理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的影響,日本的傳統美學,重視自然、崇尚生命,講究簡單、樸素,講究美學的精神含義。日本的現代設計,往往融合了日本傳統美學。在具體的例子中,日本的工業制品,具有簡約、樸素的特點,無印良品的產品具有典型的日本傳統美學特色;以安藤忠雄為代表的日本式現代建筑,具有重視自然,崇尚生命,追求簡樸的特點;在服裝方面,三宅一生的設計作品體現了日本人白占養成的纖細、敏感的性格,他的作品也極力追求簡單樸素與自然美。
日本的現代設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迅速地發展起來,在由西方主導的國際設計界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通過對上述例子的分析,我們得到了日本現代設計快速發展并且取得成功的原因——日本的現代設計,沒有拋棄本國的傳統精神文化,將長久養成的傳統美學以及民族精神與現代設計融合在一起,使現代設計擁有本國的獨特的風格,這是西方設計不能取代日本現代設計的原因。
設計不只是簡單的模仿,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意識到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能否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創造我們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是中國未來設計所要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可以從日本近代設計的成功看到中國設計未來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法,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設計風格。
參考文獻:
[1]王午楓.淺談民族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意義[J].東方教育,2004(7):11 - 12.
[2]劉華年.日本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成功融合對我們的啟示[J].美與時代月刊,2006(3):55 - 56.
[3]吳文佳.日本現代設計與日本傳統文化精神[J].藝術百家,2007 (1):70 - 72.
[4]過玲.日本建筑及其美學特征[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 27):71 -72.
[5]金鑫,李綸,包金珠.日本傳統美學觀與現代工業設計[J].中國市場,2011( 19):41 - 42.
[6]楊燕.“一塊布”的服裝美學:三宅一生的創作所體現的東瀛情愫[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2):150 -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