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釧
[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而建設學習型城市是有效推進全民終身學習的機制。因此各級政府把建設終身學習網作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工程。論文從創建學習型城市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入手,通過對終身學習網運作情況進行分析,提出新形勢下終身學習網如何更好服務于全民終身教育,以及如何通過學分銀行運作模式對學習者在線學習的學分進行認證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終身學習網;學分銀行;終身教育
[中圖分類號]C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4- 0100- 03
隨著信息的日新月異,知識的不繼更新,當今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力資本具有更高的需求,傳統觀念中的學校一次性教育終身受用的時代,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需求。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它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和推動下,世界各國與地區也紛紛采取政策、措施推動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發展,終身學習的理論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共識。
2010年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以及“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2012年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 -2020年)》中指出:“繼續教育信息化應重在推進網絡環境下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為了推動終身學習和構建學習型的城市,許多城市通過當地政府,依托電大紛紛開通了終身學習的網站。希望通過建設、開發全民終身學習平臺,加強對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宣傳,深化居民終身學習理念。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終身學習的需求,培養居民終身學習的習慣,以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促進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
一、終身學習網的現狀
終身學習網的建設為居民提供一個終身學習的服務平臺。為深化居民終身學習意識,培養居民終身學習的習慣,各地紛紛通過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的宣傳、終身學習政策和法規的介紹、對民眾參與終身學習網活動的獎勵等形式,加大對終身學習網的宣傳,吸引更多的公民登錄和使用學習平臺,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發力。
溫州學習網是一個囊括文化教育、技能培訓、運動保健、休閑娛樂等多方面功能的學習“大超市”。網站主要設有學習資源、電子圖書、社會培訓等模塊,已有8萬多個課件和學習資源,資源的形式以視頻為主,還有電子書、動畫、網絡課程等,涵蓋從嬰幼兒到中老年的課程。到目前為止,網站訪問量達千百人次,在線學習6百萬人次,為建設溫州學習型的社會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經過多年的運營,學習網總體上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學習服務。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學習網上的資源利用率不高,雖然訪問的人數多,但參與學習的人數所占的比例小,而且雖然終身學習網由電大承建,但電大學生對學習網的興趣度和認知度不高。其次,學習網的功能單一,除了在線看視頻和閱讀外,很少有其它互動性的功能。
綜上所述,溫州學習網雖然從組建到現在七年有余,但它的功能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還未能發揮它的最大性價比,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二、終身學習網與學分銀行對接的意義
(一)什么是學分銀行及重要性
“學分銀行”制度的本質是終身學習背景下學習成果認證、轉換與積累制度。它是一項為推進終身學習、實現不同教育類型之間溝通及連接的制度。它是模擬和借鑒銀行的運行機制來實現對不同類型教育學分的轉換、存儲和兌換等。它突破了傳統的學校教育的各成體系、互不相通的狀況,實現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之間的相通,將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通過“立交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教育公平的目的,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起有力促進作用。
(二)終身學習網與學分銀行對接的意義
1.擴大網站的影響度,提高學習網資源的利用率
學分銀行存儲的是學習者的學分,匯兌出的可以是學歷證書或職業資格(培訓)證書。在不同時間、場所接受教育或培訓均可以被儲存到學習者的“銀行”賬戶上。通過學分的積累和轉換,可以作為學歷教育中相關課程的全部或部分學分,也可以是非學歷教育的培訓學分。如何正確運用好學分銀行轉換功能,對學習網上的學習者的學時、學習情況進行轉換、存入學分銀行的個人賬戶中,這將具有非常大的意義。首先,它可以在線上貫通學校教育和校外繼續教育,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三大體系;其次,對于想獲取學歷證書的成人來說,可以將通過學習網上進行學習的結果轉換成學歷教育中課程的學分,有助于避免重復學習,減少學歷教育的學習時間和成本,可以實現終身學習網資源與學歷教育資源上的共享,拓寬了終身教育的視野,促進了終身教育的發展。
2.推進社區教育發展,促進全民終身學習
社區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載體,終身學習是居民為適應社會發展和自我發展的需要,貫穿人的一生的一種持續的學習過程,它強調的是個體的發展性和學習的持續性。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經濟的高度增長,成人對學習的需求更多體現的是有目的性、主動性的行為,完善的學分認證制度,能調動全民終身學習積極性,促進終身學習的發展。
在學分銀行的構架下,通過對學習者非學歷教育成果的認可,使弱勢群體和缺少學校教育經歷者在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既得到技能,又可以在學歷教育文憑獲取的問題上逐步得到解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
3.為非學歷教育的成果轉化提供實踐經驗
學分銀行是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路徑。在國外及一些地區學分互認開展已極為普遍,相對來說我國的學分互認則起步較晚,尚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我國很多學者都進行學分銀行的探索和研究,但大部分還是集中到對學分銀行理論的研究上,包括對學分銀行的運行機制、制度建設和應用領域研究。對于學分銀行在實踐中的運用研究的很少,雖然也有對相關領域內涉及到的教育培訓學分認定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還處在嘗試階段,研究的實踐程度不一,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也沒有建立統一的認定管理模式,缺少具有普適性和更具可推廣性的學分互認體系。
隨著浙江省學分銀行平臺的上線運作,如何對非學歷教育學分的認定、轉換,如何對非正式學習成果學分的認證,以及如何對各種學歷教育之間的學分進行互認等,都需要進行實踐摸索。通過對學習者在終身學習網平臺上獲得學分進行認證、通過線上與線下培訓學習的緊密結合,對部分非正式、非正規的教育活動進行記錄、認定、認證和兌換,是切實有效地推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探索學分互認的體制與機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具有重要的實際推廣應用價值。
三、基于學分銀行的全民終身學習網應用的若干思考和建議
(一)加大對終身學習理念的宣傳,加深居民對社區學習的認可度
在基層,終身學習的理念還未被居民所真正接受,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教育,一直以來,人民對學校教育根深蒂固,大部分人對學歷和學位的追求還是比較高,學歷文憑直接關系到就業、提干和加薪等,而對于終身教育的概念還停留在理論上。另外,成人對再學習并沒有特別強烈的愿意,對參加社區學習也沒有太大的欲望,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清楚學習是為什么,學習的成果有什么用。此外,居民對社區學習的認可度不高,大部分居民對社區學習的認識還停留在文體、娛樂等方面,沒有形成社區教育的濃厚氛圍。這些都是影響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學習的因素,也降低了居民對社區學習可以獲得學歷教育學分的認同感,使得社區學習顯得不正式、不正規。
因此,要加大對社區教育的宣傳,特別是要對社區學習的優越性進行宣傳,讓居民知曉在終身學習網上學習的成果和培訓,所獲得的學分能夠折算成學歷教育的學分,也可以獲得相關的學歷證書,從而能激發居民社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提高了勞動技能也增加了社會認可度。
另外,終身學習網的主要用戶是社區的居民,想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達到學習網應有的效果,就需要各級學校的組織、發動。終身學習網要多在平臺上開展一些適合社區的活動,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各級社區學校的宣傳,增加社區居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調動居民參與終身學習的熱情。
(二)完善終身學習網的功能,提升學習平臺的性能
學習功能是終身學習網的核心功能,終身學習網要及時對平臺進行升級和完善,使之能適應在線培訓的順利開展。
通過加強平臺的交互模式,根據學習者個性化的需求,建立學習者的偏好內容導航服務功能,添加對個性化課程資源的及時推薦功能,讓學習者能及時了解網站資源的最新動態,使學習者能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參與學習。
通過學習者和平臺上知識內容的交換模式,及時跟蹤和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學習活動等數據。加強對學習者在線學習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及時幫助、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對學習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同時平臺要實現對學習進度進行分析、比較的功能,可以及時提醒學習進度比標準進度緩慢的學習者。
(三)整合各種資源,加強線上培訓課程的開發
隨著學習型社會理念的持續深入,將非學歷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到終身學習網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
培訓項目針對性較強,容易引起市民的興趣,可以結合本市縣實際,以成人學習者的需求為導向,通過與多個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合作、聯動,通過聯合頒發職業技能證書或培訓證書的模式,共同參與開發學習平臺上的培訓項目。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傳統培訓方式的開支又提高了培訓的效率。對于學習者來說,他們既掌握了一種新的知識技能,又可以獲取證書,同時還能獲得學歷教育的學分,無形中激發居民的學習動機,促進終身學習網的應用。
(四)建立線上學習成果認證、評估與轉換制度
建立對線上學習成果的認證和轉換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它不僅能激勵學習者的積極性,還能及時將學習者參加學習的效果客觀地呈現出來,是今后參加繼續教育的重要依據。
學習成果的認證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需要多部門間根據學分轉換的科學性、公平性進行協作和聯動,建立合適的學習成果認證的機制。根據線上培訓學習的時長、難度等對培訓學分合理的認定,實現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兩者間的關聯。這樣,在學分認定、存儲的同時既可以保證學習者的信息的完整,又能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四、總結
當前,我國的社區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還相去甚遠。加強終身學習網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是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學分銀行的功能對學習者的學分進行認證、存儲,是實現學習者不同教育類型之間學分互認的基礎,這不僅是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最好的紐帶和立交橋,也是消除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形式,同時能大幅度地提高終身學習網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為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R].2010.
[2]林艷華.終身學習網的現狀分析及應用促進策略——以五個城市終身學習網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72 - 75.
[3]王立科.從理念到實踐: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模式與策略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13 (11):26 - 30.
[4]劉剛,胡水星.內容分析法視角下的學分銀行國內研究現狀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3(7):23 -29.
[5]何華偉.社區學習中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轉換機制研究[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29 - 32.
[6]李雪,曹俊,肖君.遠程開放教育平臺建設及學習模式探究——以上海終身學習網為例[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5):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