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詩賞 周海瑞
春回大地,花漾璧山。
走進璧山國家高新區,沿著寬闊的道路,隨處可見一座座錯落有致的標準化廠房,紅花綠樹點綴其中。不遠處在建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機聲隆隆,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景象。
作為重慶第二個獲批創建的國家級高新區,璧山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如同當下時節一樣煥發勃勃生機,僅2017年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7.5億元,同比增長14.8%。
璧山國家高新區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不能繞開這一大“法寶”——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1+1>2,璧山區給出了滿意的回答。璧山區堅持貫徹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依托現有軍民產業基礎,以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為載體,發展軍民融合產業集群,營造軍民融合發展創新文化和環境的“生態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創新驅動:鍛造強勁發展引擎
隨著汽車配套市場的逐漸完備和旅行方式的不斷更新換代,房車旅行已然觸手可及。
說起房車旅行,這就不得不提到位于璧山區的重慶金冠汽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的車間里,整齊停放著一輛輛經過精心改裝的高端商務房車,每一輛房車內都加裝了音響、電腦、熱水器等設備。
讓人驚訝的是,金冠汽車公司以前是一家“軍工味”十足的企業,專注于專用特種車制造,是國內最早涉足防彈車研發制造的企業之一。
后來,為了滿足市場多元需求,金冠汽車公司依托自身技術優勢,開始從專用特種車制造向民用旅居房車生產的方向拓展。
“在軍民融合的背景下,越是高端的市場需求,越能激發企業創新思維的開拓以及技術研發的投入。”金冠汽車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該公司利用物聯網和智能化技術,構建起集研發制造、銷售租賃、運營維護為一體的房車開放式服務平臺,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房車制造企業。
同樣,在璧山區處于行業佼佼者的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軍為民用、民為軍用、軍民共用”的典型代表。
據了解,該公司研發水平居世界前列,以每年營業額的5%投入研發,甚至不惜耗資5000萬元建造一個“整車半消音轉轂實驗室”,只為了能夠檢測到變速器最細微的問題。
憑借大量的科研投入和細致較真的“執著”,加速了青山工業從軍用特種車變速器制造向民用轎車變速器生產的轉型。現在,青山工業具備了年產各類變速器220萬臺以上的生產能力,擁有長安集團、上汽集團、一汽集團等穩定客戶。
在璧山區,目前像金冠汽車公司、青山工業這樣的軍民融合企業及關聯配套企業超過400家,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并于兩年前成立了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依托該研究院,建立和完善協同研發機制、協同研發平臺,讓更多的先進軍民科技成果在重慶進行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為璧山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強勁增長動力。
平臺集聚:拓展延伸產業鏈條
2017年7月23日,由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承辦的“智能傳感技術暨第二屆重慶軍民深度融合產業發展交流會”在璧山區舉行。
在主題報告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等20余位院士、專家,圍繞“智能傳感技術”和“軍民深度融合產業發展”主題,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智能傳感器研發生產企業代表、高校、科研機構及璧山區的企業代表奉獻了一場思想盛宴。
重慶瑞潤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春海聽了報告后激動地表示:“璧山區為我們企業搭建了這么好的一個平臺,從而有機會與這么多院士、專家有了零距離的接觸,讓我們不僅對軍民深度融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為我們企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像這樣的交流會將為璧山區集聚更多資源,形成具體的合作項目,將軍民融合發展最終落到產業和企業上去。而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則是承載項目并且讓產業鏈條延伸的重要平臺。
2016年11月,依托璧山國家高新區,重慶首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在璧山區掛牌成立。
研究院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空間信息、新型材料等軍民兩用新技術領域開展合作研究。
研究院成立至今,已成功舉辦兩屆重慶軍民深度融合產業發展交流會,設立了“國家國防科工局經濟發展中心西南工作部”,吸引國內外高端院所及知名專家來璧山區設立院士工作站,并通過與航空航天、兵器等軍工企業的對接,推動特種機器人、空間能源、特種電機、環境傳感器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產業化前景的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化落戶璧山區……
去年6月,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與重慶紅宇精密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簽約,在璧山國家高新區成立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
在合作中,紅宇公司將應用物理實驗室、應用化學實驗室、特種材料應用實驗室、特種材料技術研究實驗室、自然與力學環境試驗室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部分實驗設備對外開放,為璧山國家高新區乃至西南地區無研發能力的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檢驗檢測和研發共享服務。目前,已有多家市內外企業申請享受這項服務。
可以預見的是,璧山區各類協同創新平臺的相繼誕生,將實現技術、人才、裝備、市場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整合和共享,為璧山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注入“創新基因”、提供“智慧杠桿”、產生“溢出效應”。
深度融合:全面助推產業攀升
2018年4月的一天,在重慶眾泰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幾名工程師正與來自重慶大學的專家教授就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展開熱烈討論。該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已與重慶大學、美國眾泰研究中心等研究院開展了多次產學研合作,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研發和關鍵零部件開發的創新突破。
璧山區利用毗鄰重慶大學城的區位優勢,推進“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深度融合發展。目前,璧山國家高新區已與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8所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成大學生實訓基地、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平臺。
確保每個新興產業、每個產業基地都有創新平臺,這是璧山區推動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著力點。據悉,璧山區以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為依托,成立了智能傳感器創新產業聯盟,并組建了黃桷樹智能傳感器研究院、得潤汽車電子研究院、眾泰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4家專業研究院,正在組建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機器人研究院。
“我們計劃到2020年,軍民融合企業新增60家,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以上,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軍民融合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眾多創新平臺的聚集,使璧山區新興產業創造力顯著提升。數據顯示,璧山區目前擁有新興產業創新平臺接近100個,2017年全區新增科技型企業101家、高新技術企業2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