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超
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即將迎來解放的前夜,困獸猶斗的國民黨反動派對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監獄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實施大規模屠殺……羅廣斌,是從這場大屠殺中突圍成功的十多位幸存者之一。
脫險后的羅廣斌,忘不了慘死的獄友,更對重慶黨組織遭受毀滅性破壞的悲壯結局痛心疾首。懷著無比悲憤的心情,他將獄中同志們的討論,尤其是獄中黨組織的分析、總結和建議寫成了一份《關于重慶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并上報中共重慶市委。這份報告共七個部分,最后一部分八條意見,就是被廣為傳頌的“獄中八條”,即:
第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
第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
第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第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第五,切勿輕視敵人;
第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第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第八,懲辦叛徒特務。
“獄中八條”,字字血淚,即使放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今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4月9日至10日,陳敏爾書記在重慶市委五屆四次全會上要求,“大力提高領導干部政德建設水平,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強化宗旨意識,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聆聽總書記的教誨,落實陳敏爾書記的要求,重溫“獄中八條”,深感“獄中八條”對當下領導干部立政德有著重要啟示。
抓“關鍵少數”。“率軍者披堅執銳,執戈者方能戰不旋踵”。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黨組織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決定著黨組織的執行力和戰斗力。重慶黨組織遭破壞的直接原因就是當時主要領導人的墮落。市委副書記冉益智被捕當天即叛變,市委書記劉國定被冉益智指認后即繳械投降,導致大部分優秀黨員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獄中八條”意見中,第一條提到“領導”,第三條提到“上級”,第六條提到“領導干部”,三處強調凸顯出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重要性。政德建設同樣需要抓住“關鍵少數”這個牛鼻子。上行才會下效,見賢才會思齊。只有讓“關鍵少數”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才能在組織中樹立起榜樣,從而帶動身邊人自覺遠離不正之風,自覺培厚政德土壤、爭做政德標桿。
規范“八小時外”生活圈。沒有嚴謹純潔的生活作風,就不可能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方向。眾多腐敗案例表明,一些領導干部是被身邊人“拉下水”、被“枕邊風”擾亂了心智,先失了小節,才丟了大節。羅廣斌在《關于重慶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從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較,經濟、戀愛問題、私生活問題,這三個個人問題處理得好壞,往往決定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對革命是否忠貞。”因而在第六條意見中提出,要“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立政德要“嚴私德”,“嚴私德”就要規范好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外”的生活圈,使其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防好“身邊人”,避開“枕邊風”,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勿“以貪小利而失其大利”。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以過去的教訓指導當下的實踐,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獄中八條”,為當下政德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我們既要學習領悟,更要借之鑒之,不然就會像杜牧在《阿房宮賦》所寫的那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作者系CQDK全媒體時評中心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