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委黨校課題組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的領導核心,黨建工作如何抓、抓得好不好,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具有重要意義。沙坪壩區回龍壩鎮緊緊抓住區級鄉村振興試點的機遇,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促進黨建”的思路,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著力實現“黨建目標與鄉村振興目標、黨建任務與鄉村振興項目、黨建考核與項目管理”三個有機統一,讓鄉村振興的領導更加堅強、謀劃更加科學、推進更加有力、成效更加顯著。
以基層黨建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回龍壩鎮黨委通過“產業黨建”模式,積極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依托區位優勢,以沿山產業帶打造為重點,以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引進為抓手,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極大提升了農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現代化水平。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鎮黨委針對農業產業投入時間較長、收益緩慢等特點,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持,僅2017年就獲得1615萬元資金用于沿山產業帶項目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極大地鼓舞了產業業主擴規升級和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規模農業產業化的動力。二是加強監督管理。對資金進行科學統一規劃,聚焦飲水、道路、災害治理、觀光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并向四龍村、回龍壩村、大橋村及大水溝村等沿山產業發展重點區域傾斜,進一步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以基層黨建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回龍壩鎮黨委從三個方面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一是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堅持“選、育、用、管”相結合,提升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和村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領導者、執行者、推動者。注重從農村創業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能人、復員退伍軍人、本地大學畢業生等人員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注重從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招錄鄉鎮機關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不斷壯大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二是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把能人發展成黨員、把黨員發展成能人”的工作理念,提升黨員發展質量。注重從青年農民、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農業企業負責人或管理者中發展黨員。全面清理和完善農村黨員信息庫,進一步發揮老黨員、黨代表、黨小組長、黨建指導員、社長黨員、大學生村干部黨員等推動鄉村振興的帶頭作用。同時,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提升農村黨員隊伍的純潔性。三是建立“大人才”工作格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全鎮各類科技人才、實用人才、創業人才等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和骨干社員等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其才。
以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建設薄弱、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農民法治意識不強及精神生活單調等問題,全鎮以黨的思想建設為切入,堅定走鄉村文化振興之路,有力推進“鄉風文明”。一是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作用,組織開展民主法治、科學發展、矛盾化解、農業科普等專題教育培訓,以解決思想問題帶動解決其他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是進一步宣傳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定期組織黨的宣傳和思想工作隊伍進村入戶,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政策宣講、中國夢教育。三是進一步挖掘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重點突出本地民族民俗文化發展,既讓文化“凝心聚力”,又讓文化“強村富民”。四是進一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組織開展“文明村”“信用村”“先進基層黨員”“模范家庭”等評選活動,既給予其榮譽和物質獎勵,又積極對接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其融資優惠等。
以基層黨建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回龍壩鎮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以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和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為目標,加快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一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重點培育和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如引進的重慶紅嶺溪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種植和銷售觀賞綠色植物、開發生態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等為主營業務。二是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力度。積極加大農村面源污染、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進“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著力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回龍壩村已建成綜合健身點2個,硬化鄉村公路十余公里,18個合作社基本實現公路通到家門口,極大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實施二水廠改造工程,既保證村民用水方便,也保障了農業企業生產經營;積極修建停車場、便民服務中心(設有廣場、一站式服務大廳、多功能活動室、農家書屋、黨員談心室、人大代表工作站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以基層黨建助推鄉村組織振興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回龍壩鎮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進一步鞏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一是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打破按照行政村或地理位置設置基層組織的傳統方式,按照經濟發展、產業項目等設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擴大基層組織的覆蓋面和有效覆蓋率。如在“啟華農業合作社”種植服務站設立了種植信息收集黨小組、栽種培訓黨小組、果實銷售黨小組,形成網格化管理和便捷服務。二是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堅持對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黨性錘煉。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同時,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本鎮農業生產、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等主題,不斷創新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形式,著力拓展活動內容,如邀請市委黨校專家開展主題講座、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等,全面提升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和實效。三是以黨建質量帶動質量興農。鎮黨委堅持把樹立黨建品牌、提升黨建質量作為“走質量興農之路”的重要保障,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指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鄉鎮實際,借鑒質量管理工具,從政治力、組織力、領導力、先進性、純潔性、規范性、回應性、民主性等方面確立起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的評價指標,設立客觀與主觀統一的具體標準,綜合采取雙向評價、主客觀評價等評價方式,將評價結果作為基層組織、領導班子綜合考評、激勵與問責的重要依據,全面提升基層黨建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水平。
以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治理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當前,回龍壩鎮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有的村級黨組織政治功能不強、基層黨建工作“粗放化”、部分黨員服務意識淡化、快速城市化帶來了利益分化及矛盾沖突等。針對問題,鎮黨委創新思路與方法,將基層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結合起來,以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契機,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作風引領及制度引領。以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為關鍵,通過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激發各主體活力。加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特別是重點發揮鄉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鄉賢評理堂等有效載體在征地拆遷、土地確權、矛盾調解等方面的作用。開展 “微腐敗”治理,突出惠農政策執行等重點領域,加大基層貪腐、執法不公以及侵犯農民利益等問題的懲處力度。明晰權責清單、強化責任意識、健全監督機制、完善考核機制、嚴肅責任追究,從源頭上治理基層“微腐敗”,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基層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