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宇
【摘 要】目的:針對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以鹽酸胺碘酮進行治療的效果做以觀察和總結。方法:隨機在2014年6月到2017年7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當中擇期200名,將其按照抽簽的方式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兩組,對實驗組行以鹽酸胺碘酮治療干預,對參照組則行以比索洛爾治療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之后癥狀好轉概率、紅細胞聚集指數、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ET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做以對照。結果:在經過治療之后,實驗組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參照組,且對照可得P<0.05,有統計學上的差異。結論:臨床中對于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擇取鹽酸胺碘酮展開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狀態,緩解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等,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還能夠保證安全穩定性,可以進行實踐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鹽酸胺碘酮;效果觀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for patients with rapid non-sinus arrhythmia.Method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June 2014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soprolol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of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ET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To do a comparison.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in all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control can be P <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In clinic, patients taking fast amyotrophic arrhythmia should choose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to relie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blood rheology and relieve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Etc., and on this basis can also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can be applied and promoted practice.
Key words: Rapid non-sinus arrhythmia;Amiodarone hydrochloride;Effect ob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2-03-0-01
就醫學臨床來說,心律失常癥狀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臟發生活動異常和傳導障礙等方面的情況,并因此導致患者發生心臟搏動頻率異常最終誘發的一種臨床病癥[1]。在心血管疾病當中,心律失常是比較嚴重的疾病類型之一[2]。這種疾病因其自身的特征,發病往往較為突然,很容易會導致患者發生心衰癥狀,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患者猝死[3]。對此,針對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來說,結合其發病原因以及疾病特征等,對其進行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針對鹽酸胺碘酮的治療效果展開分析和討論,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在2014年6月到2017年7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當中擇期200名,將其按照抽簽的方式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兩組(n=100),其中實驗組中包括男性患者54名以及女性患者46名,年齡均在30歲到75歲之間,平均數是(47.12±3.54)歲;參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55名以及女性患者45名,年齡均在30歲到76歲之間,平均數是(47.09±3.55)歲。兩組患者均滿足關于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相關癥狀,且均表現呼吸困難、心悸、胸痛乏力等。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均沒有顯著差異,且本次研究經過患者家屬和倫理委員會的認可和同意,可以進行。
1.2 方法
對實驗組行以鹽酸胺碘酮治療干預,初始劑量取150毫克胺碘酮與濃度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混合,予以靜脈滴注;假如效果不理想,則調整為每千克體重6μg到30μg,予以維持滴注,時間在一天到四天之間,其中第一天控制靜脈滴注量582-2270毫克,隨后密切注意患者疾病變化情況,隨時調整藥物的劑量。
對參照組則行以比索洛爾治療干預,劑量為每天2.5毫克到5毫克之間。
除此之外,對兩組患者均行以常規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和常規健康指導等,保證兩組患者除了用藥之外均沒有明顯差異,以此保證藥效對比的真實有效性。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之后癥狀好轉概率(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癥狀基本消失,或者呈現出顯著好轉;緩解:臨床癥狀有一定的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明顯的變化,甚至呈現出惡化的趨勢。整體有效率為顯效率和緩解率的總和)、紅細胞聚集指數、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ET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做以對照。
1.4 統計學方法 就本文的研究類型來說,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涉及到的數據進行處理,針對計數資料擇取(n,%)進行表示,并行以卡方進行檢驗;針對計量資料擇取()進行表示,并行以t進行檢驗。本文當中認為P<0.05的情況下為存在統計學上的差異。
2 結果
在經過治療之后,實驗組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參照組,且對照可得P<0.05,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具體數據如下。
2.1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數據如下(表1):
2.2 紅細胞聚集指數和ET水平
數據如下(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數據如下:
實驗組當中,有2名患者出現惡心感、燒心感等胃腸癥狀;參照組當中,有5名患者出現頭暈不適、4名患者出現心動過緩、3名患者出現胸悶不適。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實驗組為2%,參照組為12%,對照可得卡方值約為7.681,P值約為0.006<0.05,存在統計學上的差異。
3 討論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當中,經過治療之后,實驗組的患者在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紅細胞聚集指數和ET水平、不良反應等各項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參照組,且對照可得P<0.05。該成果說明,臨床中對于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擇取鹽酸胺碘酮展開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狀態,緩解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等,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還能夠保證安全穩定性。該成果也在張明明[4]的著作當中得以證實,說明較為可靠。
通常來說,心律失常癥狀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臟發生活動異常和傳導障礙等方面的情況,并因此導致患者發生心臟搏動頻率異常最終誘發的一種臨床病癥,早期癥狀為心慌,通常偶爾發作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自行好轉,假如經常出現,則需要控制其心率,主要的臨床表現包括呼吸障礙、胸痛、乏力和心悸[5]。這種疾病因其自身的特征,發病往往較為突然,很容易會導致患者發生心衰癥狀,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患者猝死。對此,針對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來說,結合其發病原因以及疾病特征等,對其進行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從臨床經驗來看,適當借助藥物干預能夠改變臨床癥狀。本文所使用的胺碘酮主要的積極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起效較快,避免心動過速現象,有效提升電復律的效果;其二,副作用小,假如靜脈滴注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的情況下,臨床可以加大劑量予以繼續治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依然有少部分患者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必須要做好預防措施[6]。
具體而言,臨床當中,對于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癥狀的患者,擇取鹽酸胺碘酮予以治療干預可以獲得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7]。在患者接受電復律干預之前,擇取適當胺碘酮予以干預,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電復律的成功概率,還能夠較好的避免患者發生心房顫動癥狀。除此之外,準備治療患者的過程當中,醫護人員必須要向患者詳細描述胺碘酮臨床作用機制,描述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8]。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人體的肝臟當中,胺碘酮最主要的代謝產物就是乙基胺碘酮,因此,如果患者患有較為嚴重的肝功缺失,需要嚴格禁止擇取這種藥物予以干預。而相對的,對于腎臟的代謝,胺碘酮則不會有任何影響。胺碘酮在臨床當中作為一種較為可靠的抗心律失常類藥物,具備較為理想的安全和可靠性,但是依然需要在使用這種藥物進行治療期間,嚴格檢測患者肺部功能和甲狀腺機能,規避任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總的來說,臨床中對于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擇取鹽酸胺碘酮展開藥物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而且安全穩定性比較好,可以進行更加廣泛的實踐應用和臨床推廣。
結語:綜上所述,臨床中對于患有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擇取鹽酸胺碘酮展開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狀態,緩解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等,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還能夠保證安全穩定性,可以進行實踐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趙春輝,況錦,霍光.靜脈注射鹽酸胺碘酮和鹽酸普羅帕酮對預激性綜合征伴房顫的復律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01):31-32.
李宏偉,張小濤,張鑫.靜脈應用胺碘酮治療成人心臟術后心律失常58例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07(25):176-177.
劉筠,張總剛,唐和年,等.鹽酸胺碘酮治療OPCAB術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心臟雜志,2008,20(02):240-240.
張明明.鹽酸胺碘酮治療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1):170-171.
儲小娟.鹽酸胺碘酮治療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分析[J].醫藥,2016,01(11):00150-00150.
孫紹武,陳誠.鹽酸胺碘酮治療快速性非竇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04):161-162.
張利勇.靜脈注射胺碘酮(可達龍)和鹽酸普羅帕酮(心律平)對陣發性心房纖顫復律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06(03):66-67.
黃彬彬.鹽酸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7,01(02):00231-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