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鋒
摘 要:大數據時代為人們探求事物發展規律,科學的預測預期發展提供了快速獲取知識的途徑,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方法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融入大數據時代的特征,使高校思政教育體系和數據化的潮流得以融會貫通,為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途徑,為現代化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簡要分析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創新,以期為相關研究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思政教育 創新
1 大數據時代高校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的意義
1.1為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提供了新的機遇
根據當前高校整體思政教育情況分析,雖然已經初步取得成效,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對提升思政教育時效性造成影響的問題,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僵硬化,思政教育體系缺乏和其相符合的數據,使高校思政教育在科學性和思想性上存在較大的不足,不能從根本上為高校學生提供具有影響力的思政教育內容。在大數據時代,移動終端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應該傾向于網絡化和數字化,迎合當時代的發展需求,使學生現實健康成長的需求得到滿足。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大數據使高校思政教育體系進一步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以便及時獲取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的數據,并對其進行跟蹤分析,對其前景進行預測,為高校學生健康的發展奠定基礎;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大數據時代可以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情況、價值觀念等的數據進行分析,探索其中的影響因素,進而制定出針對性的教育方案。所以以大數據為獲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進一步得到保障,對高校學生近期思想產生波動的原因進行準確的把握,進而制定出更加科學的解決方法。
1.2為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在的高校學生越來越喜歡通過社交媒體、網絡等方式交流情感,其中生成的數據信息也客觀的反映了高校學生的行為方式、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大數據的關注,分析學生在移動終端、網絡平臺的情感的表現規律,制定出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思政教育方案和方法,以人性化的方式和學生溝通思想情感,保障思政教育工作順利實施。整合、篩選和處理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內容時,可以對學生內心世界進行精準的探求,并科學的評估和準確的預測一定時期內學生思想發展的動態,以此為依據堅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對學生因勢利導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引導學生培養健全的思想人格,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切實得到提升。另外大數據下的思想教育可以使教育的途徑得到拓展,推動和促進了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如大部分高校學生會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泄情感,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準確的把握,密切關注有情感波動的學生,針對性的開展思政教育活動。
2 大數據時代高校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的策略
2.1優化高校思政教育環境
想要使大數據時代高校的思政教育環境得到優化,利用外在教育環境的影響,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和實效性得到切實增強,使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合理的解決。首先高校應該構建大數據基礎下的思政教育平臺,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建構科學的教育環境,使學生的思想情感、行為習慣、價值觀中更好的融入主流思想,高校應該根據當前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創建如微信群、微信公眾號、貼吧論壇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容的現代化教育平臺,使社會、高校、家長、學生之間實現科學的聯動,為傳播社會正能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大數據時代適應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環境適應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應對大數據高校思政教育環境加強建設,創建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網絡文化,在基礎教育平臺上,開展豐富的思政教育宣傳活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思政教育內容,對高校學生提升思想道德修養、構建健全人格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2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要想使大數據時代高校的思政教育方法得到創新,以此為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穩定發展和科學踐行教育方案的途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當前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潮流,把大數據的時代內涵融入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尋找突破和創新,使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逐漸科學化、動態化和立體化。首先高校應該根據大數據當前發展的背景,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相關內容,選擇符合高校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不斷鞏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其向深度和廣度的方向延伸,培養起大學生積極學習的理念,保證在學生心理更好的接受思政教育的各項內容;第二,運用情感滲透教育方法,教育工作者應該保持對思政教育的熱情,從生本教育理念出發,對高校學生身心成長和人格培養密切的關注,通過和學生在微信、微博、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平臺交流情感建立起暢通的交流機制,精準定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使高校學生的思想情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使高校思政教育實現效果最大化;另外還應適時引入熱點內容,使全媒體平臺在大數據背景下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獲取信息的渠道,教師應該以新媒體為媒介,使學生可以在大數據平臺自由發表意見,如對當前“十三五”規劃意見及前景展望、討論“感動中國”的話題。
2.3開發高校思政教育課程
在大數據時代應該科學的開發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以音樂、圖片、視頻等為載體,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課程交流的良好的平臺,對創新和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容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應該以全新的教學形式表現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實現最大化。一方面應該面向社會征集有教育意義的思政教育內容,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有效的拓展,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全面審視和選擇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協作思政教育專家為學生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思政教育課程,使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為學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另外應該準確的擴展大數據時代應用思政教育的途徑,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多個方面,優化處理思政教育建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反饋評估機制,與整合教學資源,使思政教學方案合理性得到保證的同時,通過提升各類教育資源數量和質量,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求得到切實滿足,對創新應用高校的思政教育方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應該重視大數據時代共享思政教育課程資源,使各高校之間加強溝通,根據實際教育情況合理的調整教學方案。
3 結語
總之,隨著當前科學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新媒體、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對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應該努力創新思政教育的方法,使其思政教育水平和質量得到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浚.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與應用[J].貴州社會科學,2016(03):120-123.
[2]徐巖.楊曉玲.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89-94.
[3]孔祥星.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機遇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