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熊麗
【摘 要】目的:研究全喉切除術患者施行延續性護理的有效利用。方法:選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受全喉切除術患者90例,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延續性護理模式,觀察對比兩組全喉切除術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出院時的(SF-36)量表(23.21±9.63)高于對照組出院時的(SF-36)量表(18.44±6.32);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77.7%)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35.5%)。通過上述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數據結果分析得出,研究組的兩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全喉切除術患者采取延續性護理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全喉切除術;延續護理;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2-03-0-01
全喉切除在臨床上所占比例日益增加,患者經過此手術的治療,會使患者產生發音及防護功能的喪失等弊端,因此更多的醫療患者會選擇延續性護理治療。為研究延續性護理對此類患者的輔助作用,現做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受全喉切除術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采取延續性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38~75歲,平均年齡為(46.2±4.9)歲;觀察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齡為39~73歲,平均年齡為(51.5±4.6)歲,病組患者的性別例數、年齡無明顯差異(P>0.05),可作對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例如:藥物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護理方法。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自我護理。經過治療的患者的頸部存在有氣管造瘺,由于需要一直佩戴氣管套管,告知患者家屬自我護理的方法是必要的[1]。在自我護理中,定時對造瘺口周邊分泌物用潔凈的棉簽來擦拭,并對其周圍的結疤進行清除,除此之外,對內套管還要有一個每日兩次的清潔消毒的處理,而且,為了減小異物進入氣管套管中的概率,將紗布覆在氣管套管上,同時還要盡力避免患者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活動。②心理護理。合理地將造瘺口的成因告知患者及家屬,并將喉套管的護理辦法一同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從而可以提高家屬的重視程度和責任感,并且,要以積極的言語鼓勵患者正面疾病,從而引導家屬對患者的積極溝通與配合治療,避免使患者出現消極的負面情緒,畢竟,身體的痛苦極易引起心理的消極情緒的產生。除此之外,在相互配合治療的過程中,家屬不應出現悲傷,嫌棄等負面情緒,以免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心理消極方面的暗示。③飲食及生活護理。患者應多食用富含營養及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這些食物為易消化食物,既關注到患者消化系統,又能夠通過這些食物營養的供給增強免疫力。禁止患者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以免引起不好的癥狀。對居住環境的護理要求有以下幾點:清潔,干凈,溫度適中,濕度適中,在天氣好的前提下多開窗通風,囑咐患者鍛煉身體的強度適度等。當患者打噴嚏時,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捂住造瘺處,進而避免分泌物流出[2]。以上內容多個方面給患者進行護理提供了方法,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對全喉切除術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估,對結果進行分數統計,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越高,兩者呈正比關系。我院對全喉切除術患者患者采取問卷調查形式。滿分100分,非常滿意:大于90分;滿意:70-90分;不滿意:小于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 SPSS15.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以(n、%)表示,以X?檢驗, 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結果 研究組護理前(SF-36)量表平均評分為(10.52±3.22)分,對照組為(11.6±2.58)分,兩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29,p=0.001);護理之后,研究組(SF-36)量表平均評分為(23.21±9.63),對照組為(18.44±6.32)分,兩組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071,p=0.003)。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結果 通過分析對比兩組對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問卷,根據數據結果表明,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2.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2.7%,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17.653,p<0.000)。詳見表2
3 討論
經過全喉切除術的患者要永久帶氣管套管,若在術后沒有有效的護理,很可能產生感染等多種并發癥的后果,因此在患者出院后進行科學有效的延續性護理是必要的[3]。在患者經過全喉切除術后需要自己對造瘺口進行護理,所以并發癥發生概率較高,造成疾病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的質量改善不明顯,全喉切除術的治療會造成患者發音及防護功能的喪失,同時會有造瘺口的存在,患者一定時間段的出院后護理以及使其家屬掌握要點。因為經過全喉切除術的患者在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這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是不利的,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存在壓力,針對該方面,護理人員從延續性護理這個方面為患者提供了有效地幫助,使得術后的患者能夠逐漸適應身體的變化,不至于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給予其信心和鼓勵,從心理上克服手術后帶來的壓力感,盡可能的提高其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通過延續性護理之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7.7%,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35.5%,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在生活質量和延續性護理這兩方面的數據均高于對照組的數據,說明延續性護理的作用在全喉切除術的治療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4]。綜上所述,全喉切除術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減少全喉切除術患者的治療時間,神經功能缺損等由于全喉切除術帶來的身體機能的損傷。以此來改善患者生活的質量。以上討論有助于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提倡和應用。
參考文獻
韋永萍, 韋連素, 韋海萍,等.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在喉癌術后患者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 2017, 14(9):96-99.
鮑學英, 陳家琳, 樊兵.延續護理對喉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外醫療, 2016, 35(13):151-153.
鄒秋雁.延續護理對喉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與心理狀態的干預價值[J].當代醫學, 2016, 22(16):104-105.
郭紅麗, 郭晶.對喉癌術后患者實施延續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15, 29(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