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奕丹
摘 要:科技的創新,促使建筑業規模得以顯著增加,隨之而來的建筑質量問題,也成為社會各界思考的焦點。結構設計作為建筑工程的核心,以不可或缺關鍵角色,使自身設計水平成為決定工程性能、經濟效益的前提。而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融合,能夠在提高結構設計實用性、科學性價值的同時,滿足業主對建筑的需求。對此,本文著重探討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結構設計;應用;難點
對于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而言,其是以滿足建筑設計要求和功能特點為導向,使其能夠在體現耐久性、安全性和實用性價值的同時,擬定相對科學的、合理的設計方案。同時,BIM技術可涉及到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如建設周期、建設成本、施工節點和原材料等,輔之統籌調配的方式,逐步減少施工成本的支出,提高工程效益和工程質量。由此可見,在建筑結構設計中,BIM技術的融合的意義不容小覷。
1 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特點
一是信息集成性。在建筑工程建設期間,BIM技術的高效利用,可在構建建筑信息模型的前提下,將建筑工程各類數據予以整合,使其形成統一的數據庫,繼而在信息設計、過程設計等領域得以運用。特別是在BIM技術的融合下,設計者可精準把控建筑信息,如施工材料、建筑外觀和建筑構件等,便于結構設計工作的施行。傳統建筑結構設計模式下,設計者往往需要通過對各類圖紙的掌握,方可獲取對應的建筑信息,這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增加設計者的工作量,而BIM技術的融合,可在凸顯信息集成效能的同時,保證各信息間的關聯性,有助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構建。
二是協同設計性。建筑企業對于BIM技術的選擇,可在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礎上,為設計者、建筑師和業主創造信息共享平臺,不僅可便于對業主需求、設計問題的全方位考量,還會保證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序性施行。再者,BIM技術還可通過對構件的檢測,掌握同類信息的導入、組合等功能,再依據參數的設定,保證建筑企業內部管理的規范性,保持建筑業穩定、持續發展的基調。
2 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有效應用
2.1 結構分析
若要做好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設計者可通過對建筑結構的全方位思考,若僅對某部分施以設計或調整建設順序,則難以保證建筑設計工作的序性施行。原因在于:建筑項目投入資金相對較多,且在諸多設計者的參與下,為更好保證工程效益,則可以建筑結構分析為導向,融合BIM技術,使其能夠在熟練掌握建筑結構功能的前提下,將各類信息輸入至終端系統,以此彌補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同時,該種工作模式下的BIM技術,還可對結構設計方案加以優化,以便更好為下階段工作的施行創造條件,這是傳統建筑結構設計難以比擬的[1]。
2.2 施工現場
為強化對建筑結構質量的把控,既要做好其和結構設計間的關聯,還可通過對施工現場現狀的掌握,將BIM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相融合,以協調合作的特點,強化對施工現場的管控。此外,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施工現場的融合,便于設計者對現場各類信息的把控,再借助對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擬定,逐步削減其對建筑結構質量的影響,這也使BIM技術成為建筑結構現場施工的組成核心。
2.3 鋼結構建模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鋼結構建模作為其核心內容,是以建筑結構設計的基礎環節,決定著建筑工程整體設計的優劣。然而,鋼結構建模中連接梁柱問題的存在,使之對建筑結構設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若要杜絕此類問題的出現,則可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側重對梁高度的考量,輔之BIM技術的融合,既可為設計者各類信息參數的獲取創造條件,還便于對各螺栓間距的把控,使之在保證信息合理性的同時,依據各鏈結構件的要求,做好各構件間的定位,保證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持續施行[2]。
2.4 協調建筑結構
通過對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思考,可知若要保證建筑結構件的協調性,可側重對BIM技術的融合,以保證建筑信息科學添加的情況下,逐步提高其處理能力。特別是在BIM技術的支撐下,設計者可通過對各類信息的有效獲取,提高信息間的傳達效率,再依據數據庫的創建,便于對各類數據信息的把控,不僅可保證土木、裝飾等資源的協調性,還可切實建筑結構序性化使用設計,這也是目前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效率的關鍵舉措。
2.5 設計工具
建筑結構設計中,往往需要諸多設計工具的參與,而各工具間的優化,是由BIM技術執行。即在BIM技術的作用下,不僅可保證各項目間的協同能力,還可切實建筑結構間的穩定設計。例如:Revit軟件的選擇,既可保持建筑、機電等內容間的聯系,還可為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提供服務,設計者僅通過自身想法和BIM技術標準間的把控,即可完成相關操作。總之,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既是對傳統結構設計漏洞或不足的彌補,更可有效提高其信息處理能力[3]。
3 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難點及處理辦法
3.1 難點
首先,技術標準體系尚未健全。和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建筑業對BIM技術的應用相對較少,且在應用水平偏低的情況下,導致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更談不上對硬件設備的現代化、先進化把控。出現此類現象的致因為:建筑結構設計中針對BIM技術的應用處于萌芽階段,且在技術標準體系欠缺的條件下,對各數據間的共享、傳遞起到制約作用,甚至會在平臺數據規范化、協調化缺失的基礎上,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問題,難以保證權益方的切身利益。
其次,成本過高。BIM技術若要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得以有效利用,往往需要大量資金的扶持,而建筑企業不僅應時刻保證設備的完整性、先進性,還應在計算機軟件逐步更新優化的前提下,培養技術型人才。例如:建筑企業可通過定期組織培訓的方式,鼓勵現有職工參與到專業化教育培訓中,以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綜合素質為導向,切實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規范性價值。再者,建筑企業還可借助對相關硬件設備的優化配置,以各數據間的存檔處理為基準,預防存單問題的出現,用以減少企業建設成本的支出。
3.2 處理辦法
項目樣板:作為建筑結構設計的基礎內容,包含線型、符號、字體等內容,而BIM技術的融合,可在保證樣板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同時,預防重復作業和無用功的出現,提高結構設計工作效率。目前,國內現已具備相對完善的項目樣板設計標準,通過對結構設計各環節的有序把控,滿足業主的不同需求,以便實現對工程建設的針對性指導。
結構構件:梁、柱、樓板作為建筑結構的基礎部件,可對建筑結構起到支撐作用,主要包含預制部件、現澆部件、結構部件等。對此,可在建筑結構設計中,依據工程現狀,對部件功能和澆筑方式予以恰當選擇,使之在減少各類因素沖突的情況下,保證結構構件間的整體作用。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以BIM技術為導向的建筑結構設計,是對傳統二維設計、計算模型的打破,借助對設計者意圖的直觀表達,使其能夠在預防時間浪費的情況下,融合BIM技術的可視化特點,杜絕結構設計中碰撞問題的出現,不僅可提高工作效率,還可減少設計者的工作量。若要更好達到此目標,建筑企業還可強化對BIM技術的思考,輔之針對性建筑結構設計措施的擬定,全方位體現BIM技術的價值,維持建筑業穩步發展的路線。
參考文獻
[1]彭寶瑩,楊志杰,李娜.淺析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5(5):197-197.
[2]吳靖.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合理應用[J].江西建材,2015(22):13-13.
[3]孫德才.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5(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