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曼瑤 盧舜英
摘 要:科技的進步和創新,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創新是一個國家蓬勃發展的永動力,也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所在。在21世紀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東盟時提出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正是推動創新發展的指路明燈。而大學生作為改革和未來創新的主力軍,更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的素質,才能成為適應新經濟時代的創新型人才,為我們國家做貢獻。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能力;新經濟時代;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1 引言
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而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組成部分。中國著眼于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十周年這一新的歷史起點,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一構想將帶動沿海一線城市發展,并帶動一批創新型產業的興起。作為培養未來改革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主要陣地,高等院校必須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塑造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使大學生成為國家改革發展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
2 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的途徑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需要學校各方面的努力,具體可從以上三個途徑著手:
(1)從教學上,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督促獨立完成作業,從而使學生有意識地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并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古人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博覽群書,在書海中遨游,汲取各類不同的觀點。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勇于去挑戰書中的觀點和方法,形成自己的一些新穎的觀點和方法。除此之外,學校應當提供各種機會,使學生能到不同的實習基地實習,親身體驗,親自動手,突破思維,鼓勵學生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敢于實踐,勇于創新。
(2)從課外生活上,應鼓勵大學生接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拓展自身視野,同時,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和專業相關的科研項目,積極參與校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類社團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人相處和溝通交往的能力,鍛煉管理和協調事務的能力,這對創新創業,也是至關重要的。
(3)從制度建設上,應當出臺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規章制度,提倡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創新創業的科研項目和競賽。同時,應當對當中表現突出,成績卓越的學生和團隊予以獎勵和表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應當提高對大學創新創業的認識。李開復曾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就提到過,創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創新更重要。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創新并不是隨意的憑空想象,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創新就是在知識積累和生活、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由一個新穎的創意而產生的,對人們有用,同時又具備可行性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有用的創新,關鍵在于“有用”兩字,也就是說得有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市場,比如說,袁隆平 1960 年前后經歷了糧食饑荒,于是他決定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饑餓。在這種情況下,他才培育成功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成了雜交水稻之父。因此,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進行切實可行的、具有一定社會應有價值的創新。
3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意義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和發展,需要自主創新的驅動。提高自主創新創業能力,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只有通過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才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而大學生群體,作為改革和創新的主力軍,應當具備創新和創業的能力和素質,才能在未來參與改革和創新建設中,發揮應有的才能。
4 結束語
高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是進行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發展的大時代下,大學生應當積極順應潮流,努力培養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積極投身到改革和創新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進程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應盡之力。
參考文獻
[1]董云飛,鄭麗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09-15.
[2]賀偉.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途徑[J]. 學園,2014-09-15.
[3]胡祖銓.“一帶一路的基本政策”[N].國家信息中心2016-03-25.
[4]文君,蔣先玲.用系統思維創新高校“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途徑[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5):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