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李靜東
摘 要:從綜合IT監控管理技術的發展來看,有以下幾個關鍵的選擇指標是在進行方案構建和產品選擇的時候需要重點考慮的。
關鍵詞:可視化、建模、周期、兼容性、開放性
從綜合IT監控管理技術的發展來看,有以下幾個關鍵的選擇指標是在進行方案構建和產品選擇的時候需要重點考慮的:
(1)可視化能力
建設IT運行監控中心的一個關鍵用途是與大屏幕監控中心配套,實現最佳的展示效果,體現信息化的建設水平和理念高度。因此可視化的效果如何,動態呈現的能力如何,就成為系統和方案選型中的一個核心考慮要素。
(2)業務建模能力
每個IT運維建設單位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這些核心業務具有不同的重要性,組成結構,服務于特定的部門和用戶,需要關注其不同的運行指標。這些個性化的管理需求,能否快速的,通過圖形化的建模方式加以實施,并迅速在管理視圖上得到反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尤其需要避免的,是為了跟隨組織的業務變化和IT系統演進而大量的定制和重復開發,并由此帶來難以接受的實施周期和后續成本。因此,系統可配置性如何,圖形化的業務系統架構和監測體系建模功能如何,需要著重考慮。
(3)實施周期
目前有大量的號稱基于ITIL的完整的IT運維流程管理產品,囊括了從綜合監測到ITIL流程管理的所有方面,這些產品都集成了許多流程組件,工作臺組件,知識庫組件等,但是流程是一個個性化非常強的東西,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獨特的IT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簡單的一次性照搬產品化流程系統,容易給我們帶來削足適履的麻煩,長期而言可能帶來很長的學習曲線和調整,并導致實施和維護成本的上升。
建設管理平臺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升核心業務的維護質量,圍繞這個目標,能否有一個有效、清晰、簡潔的管理機制,并可以與逐步建設的工作流程通過SOA架構方便的集成,是從實際部署來看,成功率更高,更容易產生效果的建設思路。
(4)設備兼容性
簡化管理,首先要能夠全面的管理各種基于IP的IT基礎設施,這是一個基礎。因此,系統要能夠兼容國內各種主流的軟硬件產品,包括網絡設備、服務器、應用、中間件和環境等,要具有比較良好的網絡層和鏈路層自動發現能力,具有自動發現主流應用和中間件的能力。從而最大化的降低管理人員對管理信息的維護工作量。
(5)體系結構的開放性
當前IT管理環境中,SSO單點登錄和與流程管理工作系統,門戶等應用的集成,成為常見的需求,而當前最佳的集成方式,就是基于SOAP協議的Web Service接口,通過規范標準的接口定義,可以實現與其他主流門戶和流程系統的集成。在集成能力上,也是關注的一個重點。
IT運維平臺的選型是建立IT運維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穩定的IT運維平臺幫助運維人員查明突發事件或錯誤產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防止錯誤再次發生的有效措施; 變更的管理: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和回顧四個階段,最大限度控制變更的風險,保持企業IT部門和客戶之間的信息溝通,這不但降低了對人的依賴,而且還實現了運維的量化、標準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魯佳.IT治理在高校IT運維服務中的實踐與研究[J].科技信息.2011.
[2]陳碧珍.淺談IT運維服務體系的建設[J].廣東科技.2010
[3]蔡薈荃.IT運維服務——信息系統集成企業發展的新沃土[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