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熔嘉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3)
中國建筑是建筑行業的領軍企業,是我國專業化經營歷史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建筑地產綜合企業集團之一,在房屋建筑工程、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勘察設計等領域居于行業領先地位。2013年4月24日中國建筑發布公告稱將首次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經過為期五年的“一次授予,兩年禁售,三年解鎖”后,中國建筑的首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于2018年1月9日正式結束。
第一,公司開立限制性股票回購專用賬戶,以公司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從二級市場回購股份;第二,激勵對象以自籌資金將個人購股所需資金繳納至公司指定銀行賬戶,公司不對激勵對象提供貸款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財務資助;第三,經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確認后,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完成股份登記,將股票從公司回購專用賬戶過戶至激勵對象名下;第四,進入為期兩年的禁售期,在禁售期結束后,根據是否達到業績和考核條件,分三年解鎖限制性股票。
中國建筑實施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對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中級管理人員和核心骨干員工共686人,其中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10人,共授予3 780 000股,占授予總數的2.58%;公司核心骨干人員676人,共授予143 000 000股,占授予總數的97.42%,可見股權激勵的主體是核心骨干員工。
中國建筑對激勵對象的首期A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為2013年6月28日,自授予日起兩年為禁售期,并于2015-2017年分三批次勻速解鎖。在解鎖條件上,分別從公司業績和個人業績兩個層面進行考核。在公司層面上,前一個財務年度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經濟增加值和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四個指標需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在個人層面上,根據公司的績效考核辦法,限制性股票解鎖前一個財務年度,根據激勵對象的個人績效考核情況,考核結果為良好及以上可以按照100%的比例進行限制性股票的解鎖,考核結果為合格和不合格的解鎖情況分別為解鎖80%和不予解鎖。
中國建筑2014-2016年的相關業績指標及完成情況如表1所示,可以發現,中國建筑2014年至2016年三年均很好地完成 了業績指標,達到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當年的解鎖條件。

表1 中國建筑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公司業績指標及完成情況
限制性股票激勵對象的個人考核結果如表2所示,在2014年至2016年間,分別有663人、644人和618人達到了良好及以上的考核結果,占當年度授予人數的 96.65%、96.99%和 95.52%,由此可見,大多數員工達到了100%解鎖限制性股票的個人考核條件。

表2 中國建筑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個人考核指標及完成情況
中國建筑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從提出、審議、通過到最后實施,是多方參與公司治理的結果,整個過程也促進了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中國建筑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先由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通過,再經由國務院國資委和證監會審批通過,最后由股東大會批準實施。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行使了決策權,監事會行使了監督權,同時中國建筑還從公司層面和個人層面設置了業績和考核指標,保證了對員工的股權激勵是建立在科學完整的考核基礎上,確保了股權激勵的長期性和有效性,也使得內部人控制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避免了股權激勵成為管理層對自身隨意考核和獎勵的工具,真正地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
現代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產生的代理問題,對企業日常的經營決策行為具有直接影響,因此要建立一套能夠規范不同主體之間權力和利益關系的制度,減少代理問題,改善企業經營。中國建筑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保證員工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使得股東的價值最大化,通過設定業績指標,使員工能以股東的身份分享公司的經營成果。另外,中國建筑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還規定在解鎖有效期內,激勵對象的限制性股票收益占本期權益授予時本人薪酬總水平的最高比重不能超過40%,股權激勵實際收益超過封頂水平的,超出封頂水平的收益上交公司。這樣的規定避免了員工因想要獲得股權導致的過度激進、損害股東利益的行為。中國建筑通過這樣的股權激勵計劃將股東利益、管理層利益和員工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股東和員工的利益趨向一致,使員工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站在股東的角度思考,促進了股東和員工之間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的建立。
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企業的重要資產,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能的核心骨干員工,更是對公司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國建筑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有助于吸收并穩定員工隊伍,而留住核心骨干員工,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發展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留住這些核心和優秀的人才,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股權激勵制度。中國建筑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具有全面的業績和考核指標,因此對于這些骨干員工來說,要拿到激勵的股票,有壓力也有動力。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激勵目標,使得中國建筑的骨干員工愿意為公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如果員工在股權激勵計劃實施期間內離開公司,將導致公司回購股票,失去股票收益權,加大了員工的離職成本,起到了穩定核心骨干員工團隊的作用。
現有以高管作為股權激勵實施對象的計劃屢見不鮮,對核心骨干員工股權激勵的關注較少。就公司經營活動而言,核心骨干員工的努力程度以及附著在員工身上的知識、技能、經驗對公司的產出具有直接影響。中國建筑將股權激勵的主體從高管轉向核心骨干員工,有助于調動數量龐大的核心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對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加大公司產出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
在中國建筑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員工想要解鎖股票,不僅僅需要公司層面的財務指標達到一定的要求,還要在公司內部的個人考核評價中至少達到合格的水平。這樣的指標設置使得整個股權激勵計劃更加全面,避免了吃“大鍋飯”的現象,整體激勵和個體激勵達到了高度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1]呂長江,嚴明珠,鄭慧蓮,等.為什么上市公司選擇股權激勵計劃?[J].會計研究,2011(1):68-75.
[2]宋增基,張宗益,朱健.上市公司經營者股權激勵的影響分析[J].管理評論,2005,1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