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是假,“炒作”是真?24日,印度第一大反對黨——國民大會黨在推特發(fā)起“政治眾籌”。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報道,國大黨此次罕見的“哭窮”之舉可能是該黨在133年黨史上的唯一一次,而這一舉措的背后動機卻無法不讓人懷疑。
以“恢復印度民主”為名,國大黨24日的推文呼吁印度民眾為該黨“做出小小貢獻”,并在推文下貼出募捐鏈接。點開鏈接是一張在線“匯款單”,捐贈者要寫明身份、地址等信息。根據(jù)設定,捐款額度不能低于100盧比(1盧比約合0.1元人民幣)、同時不得高于50萬盧比。
《印度時報》稱,過去數(shù)月以來,國大黨內(nèi)部確實呈現(xiàn)出“財務危機”的跡象:比如,印度各邦的國大黨分支遲遲等不到高層撥發(fā)的政治資金。相比“財大氣粗”的執(zhí)政黨人民黨,國大黨2017財年的總收入僅為前者的1/4。國大黨社交媒體運營部門負責人斯潘達娜更是明確對媒體表示:“我們沒錢了?!?/p>
分析認為,國大黨確實存在“破產(chǎn)”可能:首先,該國的政治選舉花費巨大,甚至直追美國;其次,黨派失去執(zhí)政地位時間越久,失去的“金主”也就越多。不過在印度選舉監(jiān)管機構(gòu)看來,國大黨此舉更像是一場“高明的炒作”:該黨派通過向普通民眾籌款,對外界釋放出“廉潔”信號——該黨派背后并無多少“大金主”的支持,因此也就不存在那么多幕后的利益交換。BBC采訪的專家表示,由于該國的政治獻金制度遠談不上透明,外界無法獲悉政黨賬面上究竟有多少資金?!?/p>
(劉皓然)
環(huán)球時報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