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邱孟根
摘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村級組織的重要任務。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面臨著公益投入加大、債務上升,收入來源減少、集體積累增長緩慢,村級組織運轉困難等問題,亟待尋求發展之策、開辟增收路徑,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本文詳細分析了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建議。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制約因素;建議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村級組織的重要任務。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面臨著公益投入加大、債務上升,收入來源減少、集體積累增長緩慢,村級組織運轉困難等問題,亟待尋求發展之策、開辟增收路徑,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一、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基層干部片面認為,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農民是市場經濟的主體,農村要發展的是民營經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已不合時宜,不同程度地存在“過時論”、“無需論”等消極思想。同時,發展集體經濟資源少、制約因素多、外在環境不寬松,集體經濟發展束手無策,無路可走,消極畏難情緒嚴重,發展信心不足。還有部分基層干部怕擔風險,認為經營好,成果是集體的,經營失敗,責任是自己的,怕被追責。在發展集體經濟上思想懈怠,行動無為。
(二)領導重視不到位。多年來,基層干部的大部分力量放在招商引資、發展稅源經濟,環境整治、建設小城鎮,打造亮點、抓重要設施建設等方面。領導精力傾注到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建設,對發展集體經濟過問較少,沒有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既無目標考核要求,也無具體激勵措施,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擺在可有可無的位置,發展導向不明,氛圍不濃。
(三)扶持力度不到位。近年來,盡管中央及省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但由于地方財力不足,財政扶持的對象僅限于省定經濟薄弱村,資金投放數額有限。村級組織法人主體地位不充分,再加上缺少抵押物,村集體經濟組織很難從金融機構融資,信貸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相關政策、要求難以落實到位;個別地方截留挪用上級扶持資金現象時有發生,惠農政策執行中縮水走樣的問題依然存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有力支持。
(四)發展機制不健全。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以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為例,目前全區絕大多數村由村民委員會代行使集體經濟組織職能,政社不分,其法人主體地位不充分。二是發展環境不寬松。農村稅費改革后,雖然農民的負擔減輕了,但村級組織的負擔依然存在。在統籌城鄉,加快推進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形勢下,各級對村級組織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農民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期盼也越來越多,村級組織投入壓力也越來越大。由于公共財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獎代補”,意味著村級組織干事越多、貼錢也越多。如在道路維護、綠化養護、垃圾清運、路燈照明等方面,村里需要投入長期后續資金。此外,由于財權與事權的嚴重不對稱,村級還要承擔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建設等政府職能,征兵、計劃生育、綜治聯防等社會事務管理也需要由村級落實部分資金,各條線的創建活動也增加了村里的負擔。三是由于上下沒有強有力的監管機構,管理約束乏力,村干部人數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將專職支委、村民委員會委員列入誤工補助干部行列,村級非生產性支出居高不下,加重了村級集體負擔。
(五)來源渠道不寬廣。目前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收入,資產經營方式以承包經營為主,經營方式單一。而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農村人口的增長,土地二輪延包整改確權頒證到位,村集體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
(六)隊伍素質不適應。由于待遇偏低且難以兌現,工作任務沉重風險又大,農村留不住人才,村干部隊伍極不穩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換負責人。村干部普遍年齡老化,思想僵化,創新發展能力較弱,“等、靠、要”思想嚴重。守攤子、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大有人在,村級缺乏懂經營、會管理、善于創新的領頭人,沒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首先,要進一步統一基層干部的思想,摒棄發展集體經濟“過時論”、“無需論”等思想。提高對發展集體經濟重要性認識,使大家充分認識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保持村級組織正常運轉、鞏固基層政權的現實需要,是建設新農村、全面奔小康的重要物質支撐。要把基層干部的思想統一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上來。其次,要利用各種媒介,宣傳報道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對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獎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增強典型示范效應,營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良好氛圍。
(二)切實加強領導。要強化領導機制,把發展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列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做到工作上有位置、有計劃、有目標、有落實,切實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農村發展穩定、鄉村振興的大事情來抓,加大領導力度。同時,要健全目標考核機制,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對基層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嚴格考核獎懲,建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獎罰分明。對發展集體經濟成效顯著的基層干部,要做到有“票子”、有“位子”,獎勵、提拔重用;對工作懈怠、發展不力的,要進行誡勉談話,必要時讓相關責任人挪“位子”。使基層干部有壓力,有動力,真正做到思想重視、行動扎實、措施到位,同心協力抓好集體經濟發展。
(三)提高干部素質。要完善培育機制,選優配強經濟發展“帶頭人”。農村出人才,但留不住為其“服務”的人才,這是長期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關鍵靠人,一方面,要在能人、大戶、致富能手、企業主、大學生村官中選優配強村“帶頭人”,以優惠政策吸引在外務工能人“鳳還巢”、返鄉創業,實行能人治村,發揮其聰明才智,借助其經營管理經驗,找準發展路子,解決發展無方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村干部的培訓,解放思想,提高素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造就一支熟悉“三農”、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農村干部隊伍,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