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琴
摘要:讀懂學生心理是職校教師實施教學的關鍵所在,只有讀懂學生,才能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也只有讀懂學生心理,才能構建積極和諧的職業教育。
關鍵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拼搏;目標
一、中職生心理分析
1、未擺脫中考失利的陰影,理想與現實產生了嚴重的沖突。
學生們經過初中四年的拼搏,目的就是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從而考入理想的大學。可是中考的結果,與他們的理想相去甚遠,這對于年輕的他們來說,無疑于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沉重的打擊。進入職業學校是他們及父母最無奈的選擇,因此,中考失利的影響無法在入校的短時間內揮去,從而導致不能很快調整心態面對現實,在學習上缺乏目標和動力,對生活悲觀失望。
2、強烈的獨立意識與難以避免的依賴性之間的矛盾。
中職生作為自我意識覺醒并不斷增強的一個群體,他們精力充沛,朝氣蓬勃,他們渴望獲得更多,要求得到尊重,渴求獨立處理自己的一切事情,不被老師和家長約束。另一方面,由于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嚴重的缺乏生活的歷煉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像整理內務、打掃衛生等極其簡單的日常工作都無法獨立的完成;更有甚者,因為交際能力的欠缺而產生害羞、恐懼、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從而自覺不自覺的流露出依賴老師、家長蔽護和幫助或本能地自我封閉。
3、初中與中職學科及專業知識的銜接出現偏差。
初中課程的學習偏重基礎知識,而忽視實驗,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畏首畏腳,甚至不敢動手,而且進入中職校后的專業甚至是學生以前連聽都沒有聽過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普遍存在一定的難度,經常聽到新生同學說:“專業課聽不懂”。大多數學生進校前,專業的選擇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學習起來后才發現與自己理解的專業有一定的差距,容易產生心理落差。這種心理的巨大落差,又會導致學生厭惡學習,甚至厭惡學校。
4、日益增強的性意識帶來的情感困惑和危機。
少年進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機能的迅速發展和趨于成熟引起了心理上的微妙變化,她(他)們逐漸開始意識到兩性差別和兩性關系,并隨之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體驗,性意識覺醒。由于我國性教育的落后,相對于性意識的迅速發展,性知識欠缺,對性問題容易產生錯誤認識,由此引發了心理困惑。因此急需正確的性心理與愛情觀的引導。
二、讀懂學生心理與現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系
1、讀懂學生心理對促進現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讀懂學生心理是職校教師實施教學的關鍵所在,只有讀懂學生,才能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也只有讀懂學生心理,才能構建積極和諧的職業教育。“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落腳點和關鍵點是在學生身上,職業學校教師要熟知職校學生心理,應該比中、小學教師更具備讀懂學生心理的素質。“為積極而教、與陽光同行”要成為職校教師基本的教育理念。
2、讀懂學生心理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因材施教。讀懂職校生的心理,職校教師也就掌握了打開學生心門的一把鑰匙,也只有讀懂學生的心理,職校教師才會真正理性“認識”學生,了解問題學生的特殊表現是“因何而起”,個別學生的異常反應是“何以如此”。只有讀懂了學生,職校教師才能因時而化、因勢利導和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的認知思維、職業能力、情感態度、人格特征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充滿生機活力,教育管理服務才能務實高效。職校教師要樹立積極的學生發展觀,善于從積極職業教育的視角,讀懂青春期、心理需求、問題行為、語言文化、師生關系和生命狀態,走進心靈、理解心態、啟迪心智,從心出發、用心而為、走心行動,努力做理解學生、專業卓越的職校好教師。
三、讀懂職校學生心理需求應該注意的問題
1、懂得尊重,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現實中,有的職校教師習慣于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從有色眼鏡里看到學生不求上進、消極頹廢等等,從而表現出了急功近利、實用至上的教育觀念;使用了毀人自尊、傷害人格的教育語言;產生了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師生關系;形成了簡單生硬、嚴厲冷酷的管理模式。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樣對于教育的實施有百害而無一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要懂得傾聽,不能簡單粗暴,在尊重中被認同、被接納,從而提升教育的效果,同時,在教師的尊重中學生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2、讀懂職校學生的心理,主要是讀懂“六心”。“六心”即:心態、心智、心靈、心力、心結、心聲,尤其要讀懂特殊的青春期,讀懂他們的語言、思維和文化。還要讀懂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職業傾向、人際交往和情感態度。職校教師要善于做學生心理世界的關懷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積極而專業的解讀、研讀、精讀學生心理,學會傾聽與溝通。要善于運用激勵賞識教育,尊重個性,不斷地強化優點,弱化缺點。而不能搬用懲罰、訓斥與奴化的消極教育方式。
3、切忌套用模式,一刀切。就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沒有任何兩個學生的心理是完全一樣的,那么也就沒有任何一種模式適合于所有的學生。基于這種差異性,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有差別的教學,盡量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以求揚長避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的、最佳的發展。
四、讀懂學生心理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善于換位思考,尊重學生個性。積極的教育應該是針對學生個性的教育,要求教師具備發現、發展學生獨特個性的技巧與藝術。職校教師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養,經常換位思考,善于走進學生心靈,敏銳感受學生的變化,不斷激發靈感,創造出富有成效而又個性化的工作方法。
二是善于做有心人,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加強交流溝通。學生在心靈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需求,諸如,需要尊嚴、宣泄、肯定、磨難、包容、夢想等等。因此,職校教師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洞察學生的一切,努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寬松而積極的環境,讓學生在校園里學會交往、溝通、上進。
三是善于做學生的領路人,讓學生自主成長。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自主的過程,教育就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職校教師要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做學生的領路人,要用自己的關愛去激發學生前進的信心,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還要為學生就業打好基礎,幫助他們揚起遠航的風帆。
四是充分利用好各種功能室,提高德育實效。教師可以利用好心理輔導室、德育室等,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心理輔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要利用好每個教育節點,有的放矢的強化學生德育工作,讓學生的人格、品德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職業教育致力于為人人出彩,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只有讀懂學生、師生和諧、教學相長才能構建起積極和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會,2015:118-154
[2]唐全騰.《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97-128
[3]李中瑩.《簡快身心積極療法》[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45—067
[4]修振騰 孫智照.《新形勢下縣城職業教育要加強“三個研究”》[J]《職業教育》,2016,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