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外向型企業在練內功、拓市場、走出去等方面表現可圈可點,在高質量發展路上穩步前行。新形勢下外向型企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困境
在人民幣升值、貿易保護加大等新形勢下,全省外向型企業在練內功、拓市場、走出去等方面表現可圈可點,在高質量發展路上闊步前行。2018年3月22日-30日,浙江省發改委、省經濟信息中心對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開展監測,其中涉及進出口企業3242家。監測顯示:
●一季度,全省企業出口訂單穩中有增。出口訂單增加企業占比34.4%,較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20%的企業增長10%以上,較去年同期提高7.1個百分點。
●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出口有一定影響,但在可控范圍之內。原材料漲價(占比55.7%)、人工成本上升(占比50.9%)對外向型企業出口影響排在人民幣升值(占比44.6%)之前。
●全省出口企業“內外兼修”,出口企業創新能力、定價能力、市場多元化取得顯著成效,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適應匯率波動能力不斷增強,對外貿易向高質量發展。
●企業全球化布局步伐加快,企業“走出去”意愿較上次調查(2016年四季度)提高9.4個百分點,“走出去”項目主要目的以開拓新市場居多(83.5%)。缺乏國際化運營人才(32.1%)、資金實力不足(29.5%)、對國外政策環境不了解(25.5%)是制約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瓶頸。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增添出口不確定性。在本次監測對美有出口業務的780家企業中,涉及加征關稅產品的企業僅占23.6%。從涉及產品、出口數量及占比等情況來看,對全省出口直接影響有限,但如果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擴大和升級,對全省出口及經濟產生的影響將會擴大。
出口訂單穩中有增。一季度,出口訂單增加企業占比34.4%,較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出口訂單減少企業占比19.1%,出口訂單增加企業占比比訂單減少企業占比高15.3個百分點。從出口訂單增加幅度來看,其中20%的企業增長10%以上,較去年同期提高7.1個百分點。
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出口影響有限。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延續上漲趨勢,升值幅度近8%,對企業出口造成一定影響,但在可控范圍之內。監測顯示,“影響出口1到3個百分點”企業占比39.6%,“影響出口3到5個百分點”企業占比14.9%,“影響出口5個百分點以上”企業占比10.2%。35.3%的企業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影響不大”。
全省出口企業抵御匯率風險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一是出口企業創新力加快提升,據監測,超過五成(51.7%)的企業表示通過“加快技術研發,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來應對人民幣升值。二是出口企業在國際上議價能力不斷增強,表示“同步調整出口產品價格”的企業占比43%。三是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沿線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逐步成為全省出口的重要市場,這類企業占比42.9%。
企業全球化布局步伐加快。從企業“走出去”的意愿看,監測顯示,一季度有13.8%的企業表示已經開展或打算開展“走出去”項目,較上次調查(16年4季度)提高9.4個百分點。從企業“走出去”的動因看,83.5%的企業為了“開拓新市場”,28.6%的企業為了“降低綜合生產成本”,25.1%的企業為了“利用當地資源”,16.8%的企業為了“收購關鍵技術”,14.7%的企業為了“規避貿易壁壘”。

圖1 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出口影響

圖2 企業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措施

圖3 美國增加關稅對出口訂單的影響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增添出口不確定性。近日,美國方面表示將對信息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在本次監測對美有出口業務的780家企業中,大多數企業(76.4%)出口產品暫時不在加征關稅目錄之內,涉及加征關稅產品的企業又僅占23.6%。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目前來看是一場針對“中國制造2025”的局部戰爭,從涉及產品、出口數量及占比等情況來看,對全省出口直接影響有限,但這種局部貿易戰導致中美貿易不確定性加大,對進出口雙方預期均產生不利影響。據監測,在加征25%關稅情景下,半數以上(54.5%)出口企業認為其出口訂單將受到影響,其中35.6%的企業認為將影響出口訂單1到10個百分點,8.9%的企業認為將影響出口訂單10到20個百分點,6.5%的企業認為將影響出口訂單20到30個百分點,3.4%的企業認為將影響出口訂單30個百分點以上。值得關注的是,日前特朗普在中國宣布相同規模的反制措施后,再次提出擬增加1000億美元商品征稅,如果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涉及全省出口美國比重較大的紡織服裝、輕工、家具等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將受較大影響,如果歐盟、日本等經濟體也效仿美國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那么對全省出口及經濟產生的影響將會擴大。
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是外向型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監測顯示,當前出口企業面臨突出共性問題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占比55.7%;二是“人工成本上漲”,占比50.9%,三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占比44.6%。此外,“外需不振”(19.4%)、“貿易壁壘增加”(16.6%)、“客戶訂單向其他國家轉移”(12.5%)也對部分企業出口有一定影響。
缺乏國際化運營人才、資金實力不足、對國外政策環境不了解是制約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瓶頸。多數企業目前還不具備“走出去”發展的條件,或者沒有“走出去”的打算,47.8%企業表示“企業積累不足,尚未到國際化布局的階段”,36%的企業監測表示“專注國內市場”。除了客觀條件不具備之外,缺乏國際化運營人才(32.1%)、資金實力不足(29.5%)、對國外政策環境不了解(25.5%)等成為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制約因素。

圖4 當前影響企業出口的主要因素

圖5 企業尚未開展海外投資項目的原因

圖6 企業對出口扶持政策的訴求

圖7 企業應對貿易戰的措施

圖8 企業對國家應對貿易戰的政策訴求
穩定人民幣匯率、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是當下出口企業的主要訴求。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和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雙重壓力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大體穩定和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成為企業主要訴求。監測顯示,75.8%的企業期望政府“穩定人民幣匯率”,34.5%的企業期望政府“積極應對貿易壁壘”,24.8%的企業期望“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貸款支持”,23.2%的企業期望能“階段性降低出口退稅率”。此外,“組團參加國際重要會展”(20.8%)和“加快自貿區建設”(10.7%)也是企業對出口扶持政策的重要訴求。
對美國產品采取反制措施、加快“一帶一路”建設、開展貿易談判是企業期望國家層面積極應對貿易戰主要政策訴求。從企業看,積極開拓其他國際市場(76.7%)、提高高端產品出口比例(43.3%)是微觀層面對美國加征關稅的應對之策。同時期望在國家層面,對美國產品采取反制措施(68%)、加快“一帶一路”建設(63.4%)、開展貿易談判(3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