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素質教育逐漸成為當前主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只有開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系統發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素質教育的含義,其后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最后基于素質教育對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措施,希望以此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韓潤標(1976.10- ),男,漢族,廣西昭平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昭平縣黃姚中學,校長,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
1.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倡導的是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系統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是無窮的,通過素質教育,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這也是學生實現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另外,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學生所面對的社會已經逐漸多元化,因此,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也逐漸提高,素質教育能夠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換而言之,素質教育的提出本就是基于社會對全面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學生全面系統發展的具體策略和手段,幫助教育的深化和落實。當前素質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則是“五育”,即:德智體美勞,這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大體組織框架,只有全面發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特征,具體表現在心理狀態、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學習潛力以及學習欲望等等,正是由于這些特征,才顯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尤為重要。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學校和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共性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將二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這樣才能凸顯出學生之間的差別,并且大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化能力和潛力,從而幫助學生具備高度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二、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1.教學目標偏差,過于重視應試教育。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初中英語教師仍然認為分數才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和唯一的評價依據,過于重視分數,只注重升學率,而忽略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高分低能。同時,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個別成績優異的學生“開小灶”,也就是“英才式”教學,導致成績不好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面對教師的差別待遇,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理會產生不平衡,逐漸也就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在進行英語時態和謂語、賓語從句時,教師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向學生解釋中英文之間的差異,在授課結束后,直接讓學生做題,導致初中英語教學無法有效開展素質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是基于應試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沒有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提升。
2.缺乏合理有效的課程結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是按照教材的基本框架和結構開展教學活動的,沒有找到整個學期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由于教材的通用性,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沒有對教材進行內容的梳理和創新。另外,有的學生覺得教師過多的采用題海戰術,沒有從根本上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英語學習技能,課后作業過多,學生的學習壓力大。
三、基于素質教育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探究
1.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素質教育的提出,對學生的全面系統性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基于此,我認為,初中英語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這才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的教學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英語課程進行梳理整理,熟悉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法,充分展示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和主動性,這樣才能充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2.優化并完善教學課堂設計,創新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模塊,素質教育的滲透和發展也應當從課堂教育入手開展。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當明確英語教學的規律,優化并完善教學課堂設計。迎合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創新教學模式,引進導學式和啟發式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推進,在改變教師教學理念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著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改變。對于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創新而言,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只有教學方法足夠新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在創新教學方法時,首先應當立足于素質教育目標,結合教材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的核心目標靈活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階段。當前比較常用的是五步教學法,如下圖1所示。以五步教學法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在每一個環節和階段進行過程的創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加下偶爾模式,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
3.創新初中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模式。一方面,教師應當加強學生的課外訓練。新課程改革將教學目標逐漸從提高學生英語成績轉變為英語教育融合素質教育。教師可以創建“英語角”、“英語課外學習小組”等等,先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從而為學生創造特定的英語交際環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明確的英語教學目標。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延伸,將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系統發展。例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和閱讀范圍,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提升學生行為修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文章,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強化外國優秀文化對我國文化的滲透。不管是外國文化還是中國文化,都有其優秀的文化傳承。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本就是西方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與西方語言環境息息相關。基于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加強外國優秀文化對我國文化的滲透,適當加入一些外國的風俗習慣。例如,可以學習外國的紳士風度,從而加強學生對文明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逐漸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優化并完善教學課堂設計,創新教學方法,創新初中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模式,強化外國優秀文化對我國文化的滲透,從而不斷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瑾.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速讀旬刊, 2016(4).
[2]劉玉嬌.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J].東西南北:教育,2016(10):00251-00251.
[3]何彩霞.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小作家選刊, 2017(10).
[4]文玉珍.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0):123-124.
[5]林慧紅.談初中英語中的素質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10(29).
[6]田華.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2016 (10):00234-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