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摘 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有哪些具體的方法、策略?該論文將對此做簡要論述。
【關鍵詞】 統整;閱讀診斷單;封面信息;作品內容
一、根據年齡特點,分級指導閱讀
1. 低年級,教師大聲讀給學生聽?!肚嗖輫涅Z》《綠野仙蹤》《鼴鼠的月亮河》等這些書籍都適合讀給學生聽。教師可利用早讀課、晨會、語文課前幾分鐘,放學前等幾分鐘的時間,見縫插針地朗讀。在朗讀之前,教師需把書本內容濃縮成十幾分鐘講述出來。大聲讀并非只是單純地讀,還需一些技巧。時而只是純粹地朗讀,安靜地聆聽;時而在懸疑處停下來猜測情節;時而在疑惑之處進行話題討論……“聽讀”是一種美好的感受!教師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投入到書本語言的情境中,當抵達某個關鍵點時,老師有意停下來,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故事不同的走向。
大聲讀書給學生聽聽不僅僅幫助孩子獲得多元化的知識模型,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社會情感認知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 中年級,設計表格幫助統整。統整就是整體感知一本書的內容。如何將一本厚厚的書讀薄呢?通過一定的線索,通過某個話題進行整合,幫助孩子們形成完整的認知,提升概括的能力。
如《一只小雞去天國》中,一只快要死了的小公雞,第一次見到死神害怕又難過,但是,當它勇敢地做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心情一點兒也不難過了,變得輕松快活極了。在死神再次到來之前,它都做了些什么呢?它的感受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向二姐道歉 |
輕松極了 對媽媽表達愛 |
幸福 向小母雞表白 |
甜蜜 進了山洞 |
一點都不難過了 吃了酸葡萄 |
難過少了一大半
使用階梯圖的方式,統整情節,學生就能根據階梯圖簡要復述整個故事了。
3. 高年級,設計閱讀診斷單。教師所有工作的重點都應該指向學生,把教育教學思想變為學生的實際能力。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應該進行評價診斷,以使閱讀更有效果。
二、借助封面信息,調動閱讀期待
一本書的封面有書名、插圖,或文字片段這些信息,這些信息如果運用得當,不僅能有效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熱情,還能提升孩子們的閱讀品質。運用這些信息結合自己的先備知識、閱讀經驗等對一本書的內容進行預測,能幫助孩子投入到文本中,敏銳地發現隱藏信息,培養推理能力。
在指導學生讀整本書之前,一定不要著急看里面的內容,而應將封面上的信息進行認真解讀,充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這樣,閱讀的效果會更好。
三、結合作品內容,激活閱讀興趣
“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指導學生讀整本書,首要的就是依據學生的學習心理,打開學生閱讀期待的窗口,讓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熱情。
比如閱讀《我想把路口照亮》這本書,老師可用掉進黑煙囪怎么洗也洗不干凈的黑貓咪的形象圖片,引出整本書的主人公,并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它愁眉苦臉的樣子,引出整本書的故事。
綜上所述,指導學生讀整本書,關鍵是要遵循學生閱讀的心理規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態度和習慣,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體驗,這樣的閱讀會更動人,更持久。
【參考文獻】
[1] 孔凡艷. 從“學案”走向個性化閱讀[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王保玲. 讓閱讀富有個性[J]. 江蘇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