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摘 要】 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實踐活動。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關鍵詞】 閱讀;實踐活動;小組合作
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實踐活動。閱讀課的開展首先要做的是挑選合適的閱讀內容,避免無效閱讀。在此基礎上,根據閱讀內容還可以進行以下方式組織學生自主閱讀。
一、合作閱讀
合作學習是學生發揮主動性和主體作用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課外閱讀課而言,合作閱讀更能顯現出其優勢。個體學習獲得的閱讀信息的渠道相對單一,從而導致閱讀的容量小,方式枯燥,而合作閱讀可以使個體互換信息,擴大閱讀的范圍,豐富閱讀內容。同時學生間互相幫助,互相啟發,互相影響的學習環境比個體間的相互競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處在合作狀態下的學習者此時比處在單獨狀態下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在合作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層次,進而形成大的閱讀環境,互相促進,互相競爭,構建“大閱讀”的學習環境。
二、探究閱讀
探究式閱讀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學習活動圍繞問題展開。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由學生自己動手去討論或者查閱,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探究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和整合的能力。
例如在閱讀《巴黎圣母院》這部小說之前,教師可以先設定幾個問題:人們討厭伽西莫多的原因是什么?這反映出當時人們怎樣的道德狀態?等等。
三、個性閱讀
個性閱讀方式并不是讓學生對閱讀中遇到的某些問題隨意解釋,自己認為是對的那就是個性,而是讓學生發散思維,放飛思維,積極思考,多動腦筋,大膽質疑,在解決自己疑惑的過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作家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留白的過程,這些空白需要讀者自己去發現,去填補,去創造。而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閱歷都不相同,所以才會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例如閱讀《阿Q正傳》,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看待阿Q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你的身上有“精神勝利法”嗎?通過此類問題的思考,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四、讀寫閱讀
讀,可以采用朗誦比賽、速讀比賽、角色扮演、讀書交流會等主要方式;寫,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閱讀指導中一定要培養學生動手寫的習慣,記錄下閱讀中的點滴感受。
常見的方法有:①讀書筆記。可以摘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分析歸納、寫內容提要等。②圈點法。讀書時圈圈點點,記錄下觸動自己的片段、詞語等,仔細品味,反復揣摩。③寫批注。在精彩的地方,及時寫下內心感受。④寫讀后感。閱讀后,針對自己感受較深的地方闡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中學生課外閱讀必須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可采用分層次閱讀由淺入深,進行指導,譬如高一階段可以推薦一些故事情節較強、淺顯易懂的作品,到高二階段,就可以推薦一些哲理性、思想性比較強的作品。
閱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經驗可以借鑒,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用合理的學習方法,這樣定會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 文學教育,2018(2).
[2] 朱喜紅.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J]. 文學教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