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平
【摘 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是小學時期的重要階段,為學生升入高一級的學校打好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六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正確地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通過游戲,活動、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趣味性與生活性,并主動進行探索。
【關鍵詞】 課堂教學;動態生成;學習興趣;學習能力
數學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與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六年級是小學時期的重要階段,為學生升入高一級的學校打好學習的基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年齡的增長、畢業升學的壓力,很多進入六年級的孩子課堂發言不積極,甚至有的孩子面對學習問題無所適從,缺乏學習動力。由此看來,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從學生個性特點出發,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導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設計課堂教學,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為目標,不斷提升數學課堂效率。
一、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心”動起來
怎樣才能讓學生提起對學習的興趣呢?創設數學情境無非是最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學習,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情景:多媒體出示,各種物體(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等)的實物圖。
提問: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
讓學生明確:像長城上的磚、高樓、衣柜、冰箱這些物體都是長方體(多媒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長方體圖形);電視機包裝箱這種物體都是正方體(多媒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圖形)。由教師向學生出示或介紹生活中用到的或者接觸到的一些長方體、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然后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形,最后由實物抽象出標準的長方體圖形、正方體圖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狀都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此時教師順勢拋出下一個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呢?”這樣就可以打開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根據生活中接觸的這些圖形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
二、巧用評價語言,建立學習自信,讓課堂“活”起來
課堂評價是一門藝術,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激勵學生為動機,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幫助學生一步步愛上數學。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的語言應該像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去催開學生的心靈之花,去撫平學生的心靈創傷。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更能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例如“如果你還能再細心一點那就更好了!”……這樣的評價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了思維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積極創造和把握每一個教學資源,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在新課程的星空下,我們的課堂在靈動的教育中,會綻放更加精彩的智慧之花。
【參考文獻】
[1] 石偉偉.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 數學大世界,2017(3).
[2] 俞桂賢. 巧用評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速讀(上旬),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