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

中華傳統文化伴隨著中華歷史綿延了五千多年,創造了璀璨的文明,而這樣的文明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適應時代需要,國家富強、人民安康的歷史抉擇,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傳統文化由于歷史的原因被人們忽視甚至貶低,面對當今的社會現狀,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傳承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何為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作了闡述。
中國是世界唯一一個歷經五千年歷史文明發展而沒有斷根的民族,除了改朝換代的歷史動蕩外,社會基本穩定,民風淳樸,這都仰賴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因為歷史的原因而斷了近三代人,在這近百年的時間里我們民族崇洋媚外,拋棄祖訓,打倒孔孟,貶低儒釋道。而這種拋棄自己文化,崇拜外國文化的做法使得當今社會問題重重,而經濟無法解決的問題只有依靠文化去消化分解,自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策應時代要求,提出了關于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傳統文化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指明了傳統文化是當今時代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何為傳統文化,“千百年的實踐證明,傳統文化是教人怎樣正確做人做事的文化,是教化人心,使人長善救失的文化,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文化,是使人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文化,是長治久安的文化?!眰鹘y文化由于歷史的原因,被大部人冠以迷信、落后之名,拋棄祖先文化,忘卻祖訓,認為聽老人話就是愚孝,聽古訓就是老朽,學習古圣先賢的智慧就是不入流,這一系列的社會輿論及周遭環境的影響讓人不敢去學傳統文化,不愿意去了解中國智慧。尤其是在黨政機關,許多黨員同志不敢去觸碰傳統文化,以防被貼上接觸腐朽思想,搞牛鬼蛇神的標簽,影響工作發展。而習總書記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做了多次重要講話,大力提倡傳統文化對國家對民族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習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敝腥A文明歷經千年發展變遷,唯有精神內核不曾改變。我國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與傳統文化中的孔孟學說深深相應。舉世公認的英國大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也講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讓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國家富強的根本思想。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部署最全面、最深刻,要求最具體、最高的一次,幾乎涵蓋各個行業,對每個行業的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十九大報告中第七篇章堅定文化自信,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也對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要指示。貫徹落實好這個《意見》以及十九大精神,對我國今后的經濟文化發展方向都有著深遠影響,對提升全民族文化素養和國民素質、實現中國夢起到巨大的決定作用。而我國古代對各行各業的成就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道德。道德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作品和成就的高低。當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成為不少人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嚴重影響了社會的良性發展。大力提倡傳統文化的復興,策應了時代的需要,給現前社會的種種惡習開了一劑良藥。而這劑良藥即是道德,道德就是敬畏之心和做人做事的底線。習主席在多次講話中人要有敬畏之心,甚至引用古人常說而現代人卻不以為然的話:“舉頭三尺有神明”。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古人注重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的關鍵所在即是孝的落實。中國以前的社會推崇孝子,有云:“寒門出孝子”、“求忠臣于孝子之門”、烏鴉反哺、二十四孝故事等都成為社會的風向引導和教育的成功典范。《論語》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祭祀祖先、瞻禮祖訓、回憶德容,贊揚先輩,其實就是一次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人人修身養心,社會自然安定,可見孝對于社會安定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重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五倫是指父子有親、夫婦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四維是指禮、義、廉、恥;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從這里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以孝為基礎,孝字抓住了人倫的根本。我們從祖先造字就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智慧所在:“孝”字是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組成“孝”字,老在上,子在下,從字的構造結構上就可以看出“子”在下孝順恭敬上面的“老”。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那么老無始,每個人又會繁衍后代,“子”又無終,因此,中國人的根綿延不絕,就靠孝字做基礎。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孝作為家庭文化的根,是穩固家庭的金鑰匙,也是對社會穩定做出的最大貢獻。
古代又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中”,有了孝作為基礎,他就具備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品質?!兜茏右帯酚性疲骸吧碛袀O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有了孝他就不敢給父母臉上抹黑,做人做事實時想著父母,自然就有規矩,因此,孝是作為一個人所應堅守的根本底線,更是是適應我國現代發展的良好品德。
孝不僅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更是適應現代社會的根本,我們不應數典忘祖,形式可以改變,本質改變不了,因此,孝是解決我們當今社會各種困惑的根本,提倡孝道就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①高昌禮:《家庭安,天下安》,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
②池田大作、阿.湯因比:《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