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

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揚正氣、接地氣,對于陶冶人們情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凝聚社會的正能量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小康文化幸福指數。
縱觀這些群眾性的廣場文化活動,大致呈如下特色:一是觀眾的參與面不斷拓展。隨著城鄉建設的發展,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每天自發到廣場或戶外開展文化活動的人群日漸增多,已從老年群體向中青年擴展。二是表演形式的多樣化。參與活動的人們已從過去的純鍛煉型向文化娛樂型轉變。三是活動質量不斷提升。人們已不再滿足過去的走出戶外聊天玩玩。相當多的群眾性活動正向著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演出質量提高,形成活動品牌。眾多的廣場文化活動,無論從規模與形式上都讓人刮目相看。紅紅火火的廣場文化正成為城市農村快速發展中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線。
在為城鄉廣場文化活動叫好的同時,一些地方出現的情況也給我們帶來困惑與憂慮,需要引起基層文化工作者的重視。
創新是時代的靈魂,也是文明進步的標志。群眾文化活動的每一步發展同樣會打上時代的烙印。相當時期以來我們所見到的廣場文化活動多呈自發性。即三五一群,幾人一組,清晨而起,自由組合。在文化活動的形式上更是千人一面,多年未變。在我們蘇北里下河地區組織的文藝類活動,幾乎無外乎離不開一些傳統的打腰鼓、蕩湖船、跑旱驢、舞蓮湘之類。健身型的活動也多是舞劍、太極拳、跳繩、抖空竹一些常規形式。近年來為適應城市文化廣場的擴大,人們的表演在隊伍的組合上也有所擴大,形式也力求變化。但總體上存在創新力度不夠,文化特色不明顯的現象。一些團隊的表演也難登大雅之堂,因而開展的活動難以持久,缺少吸引力,往往熱鬧了一陣子就不得不偃旗息鼓,另起爐灶。
為提升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含金量,需要我們對傳統的一些活動有所創新,對原有廣場文化項目進行新的包裝。從2016年起,郭猛鎮文化站為適應群眾需求,對全鎮常規舉行的一些廣場文化活動進行新的創新,如新編排的《水鄉蕩湖船》,就一改過去的表演模式。這種由漁夫與女子組合的廣場舞,做到立意鮮明,載歌載舞,人物表演風趣詼諧,動作輕松活潑。表演中隨著人員的跳進跳出,調侃嬉鬧,加上表演人員在隊列中不停的變化穿梭,將一組水鄉蕩湖船民間表演演繹得酣暢淋漓,灑脫奔放,成為全鎮文藝匯演節目中新的亮點,充分展示了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的蓬勃魅力。目前該節目的編排已得到了眾多團隊的認可,去年在全區舉行的會演和文化惠民演出中,該節目一經推出,就立即受到農民群眾的廣泛好評,不少人認為這是對傳統表演的有獨特創意的顛覆。正因為這種別具一格的編排切中時弊,符合人們審美的需求,使郭猛鎮群眾性廣場文化水平得到整體提升。目前由郭猛鎮業余團隊獨自創作的幾個民間廣場舞蹈,一改傳統的老形式,以其充滿時代活力的表演而廣受觀眾的喜愛與歡迎。

廣場文化活動顧名思義是以群眾自發性為主開展的文化活動。面對日漸增多的隊伍和群眾參與的熱情,為更好地適應和滿足群眾的需求,我們也對這種濃烈的社會現象進行了分析。一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富而思樂,開展文化活動成了人們的內在需求,這是搞好廣場文化活動的基本動力;二是大量退休人員和農村富裕起來的老年農民加盟壯大了活動群體。這一龐大人群并有如下特點,一般衣食無憂,有固定收入,子女多已成家獨立,自身閑置時間很多,其中不少人過去都有文藝活動的愛好,現正是重新煥發青春、展示才藝的大好時光。三是這部分人有一定的文化層次,學習進取意識強,有群體意識。如郭猛鎮4個文藝團隊中,有不少是學校退休老師與企業職工搞起來的。有了對基本隊伍與人群的分析,使我們對廣場文化活動做到心中有數、指導工作能有的放矢,使實施的對策更具針對性。
我們一是抓好業務指導。這兩年我們將郭猛鎮有興趣學習開展廣場舞的群眾組織起來,按照不同年齡、不同類別組建12支團隊,邀請市縣文化館的老師前來輔導,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二是抓好區域聯動。做到鎮村聯動,上下結合。在2017年8月舉行的全鎮廣場舞邀請賽中,全鎮共有22支隊伍參與角逐。在這些表演的節目中,既有融本地濃郁水鄉特色的民間舞,也有節奏強烈、青春勃發的現代時尚舞;有委婉纏綿、韻味流長的老年網球舞,也有動感明快,歡樂愉悅的健身舞。眾多節目異彩紛呈,使人耳目一新,讓人們對今日廣場文化活動刮目相看。三是抓好活動載體。將開展的廣場文化活動與鎮區部門工作相結合,找準活動的著力點。如“三八”期間的活動以婦女團隊隊為主,“五四”期間以青年團隊為主。去年重陽敬老節期間,郭猛鎮與臨近的四個鎮、一個街道開展廣場文化活動聯動,并組織評獎。事實說明,農村廣場文化活動一旦提升了藝術質量,不但增強了觀賞力,也能激發農民群眾參與的自信心與興趣,此舉也極大地提升觀眾的主動參與熱情。
如何使這些群眾性的廣場文化活動做到持之以恒,經久不衰,常搞常新,提升水平,這里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在這方面,我們的做法是:一是多請示匯報,爭取領導的重視。我們主動將文化活動開展的情況向鎮主要領導做匯報,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關心,并能納入全鎮兩個文明考核序列。宣傳委員是鄉鎮黨委中直接分管文化工作的領導,她們的關心舉足輕重。這幾年我們在開展活動前做到努力完善方案,把工作做細,在得到領導的認可下開展工作;二是邀請領導直接參與。領導是無聲的力量。在這兩年郭猛鎮開展的大量文化活動中,每次都有鎮領導帶頭參加,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榜樣力量,活動開展就十分的順暢,參與的群眾也特別的熱烈,能收到不一樣的效果。三是搞好聯誼,爭取支持。活動需要人氣,每次在開展活動前,我們一方面通過鎮里的廣播喇叭和宣傳板報進行宣傳,同時借助現代傳媒,利用朋友圈微信、網上小視頻等,擴大宣傳效應,給活動預熱。另外還通過上門聯誼、爭取企業與鎮直單位的支持,這樣,既能讓所開展的活動形成規模影響效應,也能解決部分經費。
如今在郭猛鎮,紅紅火火的廣場文化活動已形成系列,做到“四有”,即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安排、季季成高潮、全年有重點,如去年開展的“春之秀”、“夏之風”、“秋之韻”、“冬之美”這四個季度的系列活動雖各有不同的主題,但都能圍繞廣場文化的開展,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亮麗風景。實踐證明,廣場文化活動需要不斷有所創新,重在提升質量;同時還要動員廣泛社會力量參與,這樣基層的廣場文化活動才能常搞常新,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