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在馬里亞納海溝下潛6329米,成為繼“蛟龍號”作業類潛水器下潛7062米、“海斗號”無人潛水器下潛10767米之后的又一項新紀錄。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海斗號”水下機器人,則于2016年夏天進行的深淵科考中成功應用,最大潛深達到10767米,創造了我國水下機器人的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我國自主研制的“海角號”和“天涯號”深淵著陸器、“原位實驗號”深淵升降器進行了17次大深度下潛,其中“天涯號”和“原位實驗號”3次突破萬米深度。
“龍”字輩潛水器更是屢建奇功?!膀札執枴庇?012年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世界作業類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的紀錄后,轉入試驗性應用,并執行了大洋38航次科學考察?!昂}埗枴睙o人有纜潛水器,最大作業深度為3500米,突出優勢是水下工作時間長,參加過多個大洋航次科考?!皾擙埗枴睙o人無纜潛水器是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具備近海底高清成圖、復雜海底航行和礦產資源自主探測能力。
2016年12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我國3臺“彩虹魚”萬米級著陸器成功進行了萬米海試并采樣。
目前,我國已形成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全海深潛水器能力,作業功能覆蓋海洋科研、大洋礦產資源開發、搜救打撈、旅游觀光等。各類深海潛水器競相取得突破,標志著我國深海裝備建設向前邁進,也使得我國科學家探索人類知之不多的深海世界邁出了堅實步伐。
“‘蛟龍號2013年第一次試驗性應用航次結束后,學界評價說,這一個航次取得的深海生物樣本的總數,已經相當于我國前20年通過其他工具取得的樣本總數之和?!敝写毓さ谄?二研究所所長何春榮說。據了解,“海斗號”創造的10767米下潛,“天涯號”和“原位實驗號”3次突破萬米深度的下潛,獲得大量水體、沉積物和生物樣品,這些樣品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無法獲得超大深度特別是萬米海底數據和樣品的空白,為揭示深淵生態環境演變、全球氣候變化等提供了珍貴的研究樣本。
“人類對深海的認識還非常不夠,需要發展以‘蛟龍號為代表的各類潛水器和作業工具,去探索深海的未知世界?!比~聰說。
目前,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組裝和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制,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它們建成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探索的探測能力與研究水平。自主創新的技術突破,繼續創造著“中國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