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科學家不同,42歲的許琪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她所有發表的論文都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寫成。但這并不妨礙她突破很多世界著名實驗室都沒能解決的難題。
許琪,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神經科學中心常務副主任,今年剛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榮譽稱號。
漂亮的許琪開朗健談,采訪過程中會時時爆發出大笑。她愛讀書,至今堅持每周一本書的閱讀習慣。她每周去三次健身房,進行一對一的私教訓練。她有深潛證,每年要出去潛水兩次。她被稱為金牌育兒家,對孩子有一套科學完整的培育體系……與此同時,她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
“這個世界上,我想 不出來有比當科學家更能實現自我的事情。”許琪說。當然,前提是得有科研成果。身為協和醫學院的教授,許琪研究的是與腦疾病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問題,她突破了一些世界著名實驗室研究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比如癲癇。大部分癲癇是可治愈的,但有30%的難治性癲癇困擾患者也困擾醫生。“我們在星型膠質細胞上找到一個起關鍵作用的蛋白,在動物身上實驗達到了非常好的控制癲癇的效果。”論文發表后,被著名的《自然·綜述·藥物發現》雜志選為2017年2月的全球新藥發現亮點,拿到了專利權。比如精神分裂癥。此前,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是沒有客觀指標的,全靠醫生和患者“聊天”,許琪課題組發現,患者體內有兩個分子的改變,如果治療有效,這兩個分子會恢復到正常水平,否則就會異常,“由此推斷這兩個分子有做精神分裂癥診斷的潛力,還可做疾病狀態的監控。”這一成果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志》上,該雜志甚至專門配發長篇評述。許琪關于抑郁癥的研究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發現抑郁癥基因,進一步研究將可能開發出針對抑郁癥基因缺陷的治療方法。許琪做的研究針對的都是發病率較高的人群,“一旦做出來能影響一大批人。”這正是她身為科學家自我實現感強的重要原因。
“我從小就立志要做科學家,這說起來太有意思了。”講到小時候,許琪又是一陣笑。一年級時候,父母問她長大了想當什么?“我一想,工人、農民、解放軍我都知道是干什么的,就是那個拿著大瓶子的科學家有點神秘,就說要當科學家。”
許琪早慧,是“神童”,很早就被報道。3歲爺爺奶奶教她認字,3500個漢字,她只用一個月就認全了,然后開始看大部頭的書。4歲能用算盤做加減乘除,能背300首唐詩,寫出人生第一篇作文,1000多字,還用了成語。5歲上學……后來她成了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名大學生。
最終讓她放棄臨床走向科研的原因是,她受了一場“刺激”。
那年,她在醫院的呼吸內科做實習醫生,有天晚上一下死了3位患者,整個樓道都是家屬的哭聲。“我特別受刺激,現代醫學對于絕大多數疾病只能是控制,根本沒有辦法根治。不是醫生無能,是人類的認知有限。當時我就萌生了想法,與其天天坐在醫院看著病人這么難過,還不如從根子上去找出病因,找到治療辦法。”從那時起,她的路已經注定要伸向科學的叢林。
后來,她很幸運地成為了院士沈巖的學生,開始了人類疾病的研究。許琪不曾留過學。同行聊天,經常會被人問到是從哪里留學回來的,她倒是坦然,“我一直在協和醫學院,我所有的論文都是從協和發出來的。”話里話外隱隱透著一種自豪。言外之意,在國內一樣做研究,一樣出成果。2005年,她的老師沈巖院士把實驗室交給了剛剛博士畢業沒多久的她。許琪原本已做好了出國準備,但面對老師的誠懇勸說,她不好意思拒絕,心里卻是有委屈的。“沈老師說,無論在國外國內,最重要的是有一個能發揮才能的舞臺。你已經有了一個好平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研究,為什么非要出去折騰一大圈?”許琪說,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總有智者為她指點迷津。
沈老師的為人深刻地影響著許琪。沈老師當院士十幾年,堅決不要國家給予院士的住房待遇,寧愿住在西三旗70平方米的老式小兩居里。沈老師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給自己的50萬元獎金分文不取。沈老師說,榮譽是對你工作的肯定,你可以接,但千萬不要主動去爭,所謂不忘初心。
許琪做科研,不被試管與數據束縛,她的眼里有人,心中有患者。因為她當過醫生,也因為從小到大讀的那些各類大部頭的書籍,還因為家里太多親人從事社會科學研究,耳濡目染,投身科學的她也具有了濃濃的人文情懷,更容易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也因此獲得全新的思路和靈感。接手實驗室后,幾乎年年有成果問世,論文頻頻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發表,獲得了包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在內的各種學術榮譽。誰說出國留學一定是科學家成功的“必經之路”呢?
許琪說到導師讓自己的女兒向她咨詢如何養孩子,忍不住大笑起來:“經常有朋友問我各種育兒問題,朋友們都勸我別當科學家了,去當育兒專家吧!”說起7歲的女兒她就忍不住樂,小姑娘身高將近一米四,情商、智商、運動商樣樣高。
她說自己的專業背景被認為找不到比她更適合做育兒專家的人了。大學學的臨床醫學,對內外婦兒科都懂一些;專業研究腦疾病,做遺傳學、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人體的機制研究;除了精神病學,還業余到中科院心理學所學過幾年心理學……有一回,許琪和許多兒科專家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大家都評價:特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