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奇

在面臨新常態的國家經濟形勢和建立創新型國家的背景下,萬眾創新尤其是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高校紛紛開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而對于如何評價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是自成體系。本文從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果轉化后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來研究遼寧地區的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出一套突出成果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并提出通過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經濟效益來時教育效果進行動態監測。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我省的高校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很多學校都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或是由教務處等分管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對創新創業教育高度關注和大力投入,但是究竟這些學校投入的金錢和人力師資得到了多少回報,這些回報表現在哪?這些培養出的創新創業人才,是否已經投入了我省的經濟建設中,是否用他們的創新思想轉變著經濟的增長方式,是否創業成功,帶動了就業,實現了創收?大力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究竟收效如何,怎樣來評價和監測這些高校的教育效果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正是著眼于以上的切入點,從服務地方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研究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與效果監測。
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與監測現狀
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主體單一,主要是學校或是上級教育管理部門。通過調研發現我省的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時主要是學校自己內部進行評價或是定期由上級的教育主管部門進行考評,這樣的評價主體不夠全面,只有從事教育的層面參與進來,沒有教育主體學生這個被教育對象的參與,也沒有學生家長或是社會的參與,即使嘗試了一些校企合作共建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評價,仍是參與程度不足,客觀性不夠,從而導致現有的評價體系不夠科學、聯動、全面。
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和效果監測的內容空泛,缺乏特點和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從高校的硬件投入、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到創新創業課程設計等,因此在進行評價和效果監測時考慮的因素就比較多,一些高校在進行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建立時力求全面,求大求全,造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和監測手段空泛無效,缺乏特點,沒有針對性。因為追求面面俱到導致忽略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千篇一律,更有學校直接照搬照用一流的大學設計的評價體系,不考慮本校學生與其學生的素質差異,沒有自己評價體系的核心和針對性。
實施后收效甚微。通過調研我省各高校的畢業生與在校生的創新創業情況及各個高校在創新創業上取得的成績,現有的指標評價體系對于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有積極促進作用,學校對于該項的投入大幅提升,但是對于創新創業的產出成果,尤其是對于當地經濟的貢獻收效甚微,學生和學校多傾向于理論研究或是有了成果卻無法與經濟效益掛鉤,從社會的角度看,體現不出高校的作用所在。
構建成果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原則
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突出重要指標和環節。在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進行評價和效果監測時,除了注重投入和教學過程的評價以外,還要與產生的成果和效果相結合,比如本校大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前后的創業積極性、創業能力、心理承受力等表現,創業的成功率、學生對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滿意度、雇主對畢業生相關能力的滿意度等,使過程與效果兼顧。而評定產出效果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和手段就是經濟效益,這些高校的教師或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獲得的收益、為地方繳納的稅金、雇傭了多少員工、解決了多少社會問題。
教育評價體系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在制定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投入和實踐產出要及時反饋。從定量上要做到數據準確,學生成績、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數量、參與率、成功率等能通過數據統計的內容,這些內容是評價體系指標的重點和主體。但是還有一些無法用數據來衡量的指標,就像我們不能單純從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的成績方面對創新創業型人才進行評價,還要考慮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不能單從創業企業的收入數據來看其經濟效益和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還要看其對于所在地方的影響,比如帶動就業、帶動創業、提高人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或是該企業的服務或產品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提高了生產力等,有較大的影響力。從調研和研究成果來看,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產出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促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進一步改善。
重視評價的可操作性。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整體規劃,對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任務實現和完成水平、狀況等做出評判,除了要有特點,保證導向性,還要強調可操作性,使評價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如果構建的體系可操作性不足,在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評定時,容易出現申報數據無法獲得進而造假充數,或是只有理論空話,缺乏實踐佐證支撐的問題。
以服務地方經濟成果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及效果監測體系的構建
評價主體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面向全體大眾的,全員參與的一種普及型教育,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就業”。雖然高校是承擔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角色,但是當對自身的教育進行評價時,應該放開眼界,面向社會,堅持開放,將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專職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企業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全部納入其中,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學校的多組織聯動模式,發揮不同的角色和教育力量在創新創業教育評價與效果監測中的積極作用。
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主體要遵循多樣性原則,根據不同的主體建立不同的指標與規格。根據不同的評價主體進行多層次調研、回訪與評價。在創業教育評價指標的選取上,要重視評價指標主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從投入層面來看,可以分為國家、地方經濟財政投入層面、高校軟硬件投入層面,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和教師教學層面、參與創新創業的在校生和畢業生及其家庭層面。在評價時要評定創新創業教育的區域經濟政策支持,高校自身的頂層設計和創業教育師資、課程等。
量化指標體系。在進行以服務地方經濟成果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及效果監測體系的構建時,最重要的就是其評價指標,尤其是一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指標。以服務地方經濟成果為導向的產出型指標的設定需要有所斟酌,既確保科學性、可以移植性,又避免同質化、泛化,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各地區和高校應結合其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與特色設立不同的細化指標,對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經過對省內幾所高校現有創新創業評價體系指標的調研,本文提出了以下的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的多層次指標,從主客觀分別進行設定。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和效果監測的復雜性,求大求全的評價體系和效果監測可實施性較小,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評價和效果監測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有重點的差異化設置,確定自身評價和監測的核心要點,保證效果監測的針對性。面對遼寧的經濟形勢,要力求快速增長,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這部分創新創業型人才服務于企業或是自主創業,產出經濟效益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而如何刺激高校進行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并讓這部分人才服務于我們遼寧的經濟建設,就需要一個從遼寧經濟發展角度出發的創新創業教育評級體系和效果監測體系,通過這個體系來督促遼寧地區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