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
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側重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認識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從基本原則和新要求兩個方面對核心素養下的思想政治課程改革進行分析探討研究。
思想政治課程改革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在面對復雜現實問題時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相互的溝通交流,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提高,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激勵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及方案,提高教學水平。思想政治課程的規劃和實施,依托于課程標準,體現思想政治課程的特點,多方面的了解學生學習及社會實踐的具體情況,有效掌握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核心素養的實際發展狀況。
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
指向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思想政治課程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政治思想方向發展,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知識融會貫通,有效改進社會實踐的行為,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技能、思想情感及人生價值觀,促進激勵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切合實際的目標,情景生活化的創設任務,多樣性和開放性的發展。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電影情節或生活小片段、對話、小品等形式講解課程內容,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政治變化,逐步引導,讓學生的思想政治變化向著正確的、好的方向發展。
改善學習方法的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思想政治課程要貼近學生對學習的接納、構建、生成、反思的這一心理過程特點,努力滿足學生對個性方面的要求,教學過程中要聯系社會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看待思想政治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多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交流溝通、表達合作的能力,正視社會問題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改善評價方法的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只依靠于考試的這種評價方法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相反學生會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課程的教學,在傳統考試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學習活動、實踐行為和人際交往的各方面的真實記錄評價,學生能夠更有興趣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學生可通過各種手段查閱理解教學內容,以各種形式表達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上與學生探討問題時能否主動提問發言,這些教師都應做好記錄,作為評價依據,便于對學生進行階段的綜合性評價,及時將評價結果告知學生,指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
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必須多元化,且具針對性,以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高,以下從四個方面對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分析,以滿足對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課程的綜合性教學。綜合性教學不單單是一個學科課程,是涉及政治學、哲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原理及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利于學生在社會中的成長及自身個性的發展,此種教學力在于考查學生多學科知識整合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這種跨學科的綜合性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內容的整體結構,還要注意內容的廣泛性及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指導學生綜合多學科思路視角,將相關聯內容整合一起,構成一個結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力求在社會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
思想政治課程的辨析式教學。學生在討論問題時即是一個辨析的過程,運用政治法律、哲學文化等多個學科的內容,對辨析的問題進行辯證求證,在這一過程教師要觀察學生是否積極的參與,參與過程能否展現自身特點,辨析結論是否是正確的符合統一標準的。例如,教師可設立“競爭與友情”這一辨析議題,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查閱資料,對議題進行分析,將學生的結果集中分類,成立正反方,組織辯論賽,這種形式可活躍師生的思想,掌握更多的學習知識,教師根據思想政治課程的標準合理的引導學生,給學生足夠的自由開放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思想政治課程是活動型課程。按照新修訂的思想政治課程的標準,創新地將思想政治課程定義為活動型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相呼應。活動型課程通過在課程功能、內容、目標、結構、管理、實施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反映學生的核心素養,注重思想政治課程核心素養的外在體現。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要在統一的標準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運用多種方式,從不同的視角或經驗理論,提出不同想法、見解及方案等,展示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譬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樣的觀點,讓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視角,論證觀點的正確性,雖無固定答案,但學生歸納要點都是對的,只是視角不同、深入程度不同。
思想政治課程的社會實踐。思想政治課程罩就比較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但很多學校在這項上做的不到位,新的課程改革方案里社會實踐已是必修課,占整個課時的1/3,不難看出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重要性。對于圍繞某一議題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必須要在一定的原則下系統、全面、科學地分析,實踐活動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活動目的或目標,了解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知識的運用情況、各種情感及能力的表現。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不良的消費行為與環境的關系”進行調查探討,學生可個人或組成小組,上網查閱文件,進行小范圍的問卷調查,進行實際現場勘查等,了解各種裝修材料對環境的影響,匯總整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集中討論,提出一些改進及合理消費建議。
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核心素養的提升,教育部門和學校不僅要建立相應課程管理制度,還要給予大力支持,更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多進行實踐活動,多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討發現,培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更高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