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流動人口的子女受教育公平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在現行義務教育體制下,分析、梳理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受教育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建議,這不僅是加快現代化進程的客觀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
中國正面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遷移,我國現有流動人口2.61億,流動人口舉家遷移和在流入地長期居留趨勢明顯,一半以上的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居住3年以上,流動人口攜配偶、子女、父母一同流動的已占66%;接近六成的流動人口子女隨父母一同流動。可見,流動人口的特點就是由“人口流動單身化”逐漸轉變為“人口流動家庭化”,隨著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再加上城鄉的二元戶籍制度,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和就學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人們的面前。只有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的公平問題得以解決才能保證我國教育公平以及社會和諧穩定。
一、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現狀
流動人口子女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隨父母流動進入城鎮生活,與父母同住的流動人口子女,稱為“隨遷子女”;另一類是沒有隨父母流動外出而被托留在農村的流動人口子女,稱為“留守子女”。隨著隨遷子女的數量不斷增加,則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狀況令人擔憂。
首先,在受教育機會方面。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受教育機會直接反映出這一群體受教育的公平問題。在就學渠道上,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就學渠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流入地政府把原當地公立學校改造為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學校,另一種是政府部門在流動人口聚居區建造學校來招收流動人口子女。前一種學校一般都是流入地的公立學校,在教育設施和教育質量等方面都相對良好;后一種主要是民工子弟學校,這一類學校相比前一種學校在教育教學條件上處于劣勢。此外,很多公立學校仍在向流動人口子女收取借讀費,致使大多數流動人口子女只能選擇進入民辦學校或簡易民工子弟學校。
其次,在師資方面,大多數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就讀的民辦中小學或者民工子弟學校,其師資力量很薄弱,有些民工學校不僅教師數量少,而且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還是有所欠缺的。在大多數民工子弟的中小學教師出身于師范院校的較少,再加上缺乏專業的教學教法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教學的質量。
最后,在教學設施方面,民工子弟學校在教學設施上與之相差甚遠,有的學校的課桌是舊的,有的連教學設備如幻燈機、投影儀等都沒有,更不用說圖書館、閱覽室之類的設施。
二、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不公平問題掃描
(一)教育起點的不公平
教育起點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直接的反映,學生的教育起點大多數指的是學生所在的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的經濟條件,家長的社會階層及文化程度。由于人口城市化過程中絕大部分流動人口以從事體力勞動為主,因此,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家庭經濟條件、家長的社會階層及文化程度背景等與常住人口家庭相比,隨遷子女家庭均存在一定差距,這直接影響著其子女受教育機會的公平。
(二)教育過程的不公平
在教育過程中,同樣是流動人口隨遷子女,但是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同,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產生不公平的現象。如家庭條件不好的隨遷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的轉換或者是學費支付困難,往往隨遷子女面臨著轉到相對比較偏或條件不太好的學校,這對隨遷子女的學業有重大的影響。不管是教育客體、師生關系,還是數次轉學,對于隨遷子女來說,在義務教育階段中沒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三)教育結果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歸根結底表現在教育結果的公平上。所謂的教育結果公平指的是每一位學生在教育過程結束之后,能夠獲得與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學識水平、能力發展水平、道德修養程度,使其個性與潛能獲得充分的發展。衡量一個學生所受教育的結果是否公平有兩個標準:一是學業情況;二是綜合素養,包括特長和心理素質、性格等方面。
三、保障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
(一)流人地政府整頓資源,教育經費實行中央財政統一預算
流入地政府在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數量的不斷增加,在當前大量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就學困難的情況下,流入地政府應該對這部分空閑的資源有效地加以轉移,用來增強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公立學校,或者改造成為以招收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為主的學校,以更好地滿足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就學需求。
(二)改革戶籍制度,實現城鄉一體化。
逐步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二元結構,建立對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制度和消除戶口的社會附加功能,切斷戶籍身份與利益之間的關聯,改變戶口與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教育、住房等公民利益掛鉤的不合理現象,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其實,戶籍改革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需要進行逐步的改革,這樣,不論流動人口走到哪里,都可以保證自己應享受的公民教育待遇,尤其是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權利不會喪失。
(三)建立協作管理的組織機構,試行“義務教育券”制度
建立協作管理的組織機構主要是要建立流動人口專職管理部門。建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應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管理辦公室”,這一專職管理部門的任務主要是管理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轉學、學籍管理,考核評價等工作。這一專職管理部門需要在各個地方都要建立,才能保證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找到解決的途徑。這一專職管理部門在流入地應該由市政府直接管理,成立專門的領導協調小組,并派專人負責,進行具體的指導工作。
總之,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所面臨的各種教育問題成為現階段政府最緊迫和重要的事情,這是教育公平的問題,所以保證好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受教育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