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劉富勝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從唯物史觀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影響世界的獨特理論魅力和深厚現實基礎,堅定了世界人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信心、為向往獨立與謀求發展的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關鍵詞:唯物史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了“世界”,既分析了世界形勢,也闡釋中國發展與世界的關系,更強調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我們認為,只有從唯物史觀出發,才能全面準確回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什么具有世界意義以及具有什么樣的世界意義等問題。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意義的哲學前提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只有真正解決現實問題的思想才能得到世界認可。“唯物史觀的前提就是以一定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現實的個人,而這些現實的個人所具有的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也必然是來源于其進行的物質活動和物質交往。”[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反映了我國當下的社會發展現狀,緊緊扎根于我國多年來自身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是在理論以及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發展以及不斷完善的。
反之,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具有相對獨立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最先進的社會意識,為我國進入新時代做好了全方位準備,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樹立了榜樣。
(2)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超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人類社會發展形態歷經五個階段。“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2]社會主義擺脫了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相對于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不可避免的,”[3]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四個自信”來源于對歷史文化的積淀。我們不僅要繼續保持強大自信,同時也要用它指導實踐,“更重要的是向世界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意義的現實基礎
(1)“全方位、開創性”的建設成就增強了我國的世界影響力。過去五年來,我國在發展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經濟上保持中高速增長;政治上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文化上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和理論創新。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國綜合國力以及各方面建設的飛速提升在世界上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2)“深層次、根本性”的改革創新提升了我國的世界塑造力。近年來我國進行了諸多的改革,這些變革不僅對我國的發展具有極強的推動性,也在世界上體現出了極大的開創性,而且在當今世界也已經成為有極大影響力的國際公共產品。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不僅使我國發展得到了優化和調整,對世界的整體發展也是一個極大的機會,激發了全球發展的信心。我國的改革創新對世界的引領作用越來越大,使世界從單極格局逐漸向多極化趨勢轉變。
(3)“全面性、持續性”的生活改善增強了我國的世界感召力。諸多惠民政策應運而生,使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且持續的改善,人們具有了對美好生活更大的向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2020年,小康社會將在我國全面建成,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將會再次達到一個質的飛躍。
然而生活的改善不是暫時的,而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也不斷改善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全方面提高,將逐漸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意義的深刻內涵
(1)為轉變世界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認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國的社會主義的發展也經歷了曲折過程。最初是從空想社會主義演變而來,其后開始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并指導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斗爭,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人們重新樹立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展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促進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
(2)為世界上向往獨立又渴求快速發展的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在歷史的長河中,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由于生產力水平較低,各方面發展較為緩慢。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無疑為世界發展中國家實現全面而高質量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選擇以及指明了奮斗方向。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對世界上各發展中國家也具有普遍指導作用,是實現更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3)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不僅作為中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存在,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的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此外,亞投行和杭州峰會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產品,將世界各國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做出更大貢獻,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作者簡介:李雪(1994—)女,內蒙古包頭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劉富勝(1978—),男,重慶南川人,哲學博士,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