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民族的語言變流實質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變流。只有重視文化內涵,才能克服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真正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首要研討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匯了解、閱讀理解和表現形式等方面,首要受地理環境、思想方法等要素的影響。戰勝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不良影響的首要途徑和戰略如下:第一,了解中西文化差異;第二,培育英語交際才干;第三,改變傳統思想方法。
關鍵詞:文化差異;英語學習;中國文化;西方文化
跟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地區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而言語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人物。在此根底之上,本文首要討論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希望能為中國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供給參閱和學習。
一、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影響的表現
(1)詞匯理解上,通過翻閱大量文獻,總結出:在宗教信仰、神話傳說、風俗習慣方面,許多西方國家都有著其本土文化的特色。例如:西方國家將,dog視為人類忠實的朋友,用“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來表達對狗的喜愛。對比看來,中國卻用“狗眼看人低”、“看門狗”等來表示貶義。還有Cheesecake漢語翻譯為“奶酪蛋糕”,但西方卻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漢譯為“牛肉蛋糕”,而西方卻指男性健美照;Black tea漢譯為黑茶,在西方卻指紅茶,等等這些,在英譯漢中都給英語學習者們帶來了不小困擾。類似的狀況比比皆是,看似沒有絲毫關系乃至意思相反的翻譯,卻因中西文化的差異構成不同層次的影響。
(2)閱讀理解上,指出:學習詞匯是為了習得詞組,學習詞組是為了連成語句,學習語句是為了練就階段,學習階段是為了組合成一篇完美的文章。文章簡直涉及到了一切英語類常識,英語根底正是體現在每一篇文章的了解之上①。實踐標明,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掌控的詞匯量是難點,而對中西文化的認識更是重難點。比如:在第三版《綜合英語教程》中第五單元標題“Is my team furloughing”,見此,咱們榜首感覺就會翻譯成“我的團隊努力(耕耘)嗎”或許其他,可是編者想表達意思的卻是“我的騎兵是否在犁耕”翻譯上的差異,進而影響我們對本單元的主題的理解,甚至不能找出文章大意。由此可見,對西方文化知識的缺乏會極大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影響的原因
(1)從地理環境的角度看,中國文化主要是指以黃河中、下游流域及長江流域為軸心發展起來的華夏文明;西方文明則主要是指以愛琴海、地中海為中心興起的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埃及文明。因而我國文明可以說是農業文明而西方文明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海洋文明。我國興種水稻瓜果蔬菜,“稻花香里說熟年,聽取蛙聲一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繪出了有聲有色的農業文化。西方國家在海洋中成長,“all at sea”、“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等都會用“water”來表現資源豐富的海洋文化②。在不少英文著作翻譯中,翻譯者尤其要注意的是二者文化的差異造成讀者理解上的干擾,而文明的起源首先也是要取決于地理環境。
(2)從思想方法的視點看,中西家庭教育的意圖上亦有所不同:美國家庭教育意圖期望值不太高,旨在培育孩子的獨立才能,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學習新的常識及才能,爸爸媽媽并不為子女的未來而憂慮,僅僅將其特性中活躍成分發掘出來,指引孩子道路方向,讓孩子獨自前行。比如:Bill Gates——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設計師,他小學時發現了自己在軟件方面的興趣,并于13歲開始了計算機編程,不畏懼未來,英勇測驗的他,最終取得成功。相比較之下,我國家庭教育意圖期望值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正是這樣一種體現,爸爸媽媽為孩子鋪好未來的道路,孩子缺少活躍主動性。因此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在翻譯時直譯了文章,或許輕描淡寫譯出文章,并未深入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未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僅僅以偏概全去翻譯文章,作用天然不佳。
三、克服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影響的途徑和策略
(1)熟悉中西文明差異。中西方文明歷史都十分悠久,他們在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習俗文明,英語學習者要想學好英語,不僅僅要了解詞根、語法、句意,更應該去深入了解西方文明歷史背景以及習俗習慣。
(2)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增強對英語國家的了解、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進步英語外交運用才能。學習英語是為加強各國之間的溝通,疏導各國之間的沖突,做到和平共處。漢語在國際、生活上都占適當高的地位,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一起,難點亦是漢語的表達。中國學生宛轉,以文字替代言語,西方國家學生敞開,以言語與別人溝通。由此可見,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表達能力的培育都是必不可少了。
(3)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在英語的學習中,將中西結合考慮周到就要求一改以往死記硬背,倡導單詞聯想法,將每一個單詞都靈活運用到文章甚至生活中。當中國的傳統式碰上西方國家的開放式,要學會判斷哪種方法更利于英語學習。
英語學習的最終意圖是培育言語使用才能,體現在外交才能以及國際交流才能。緊跟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與其他國家的協作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國不斷建立起與他國之間優良的協作關系。人們愈發意識到文化在國際交流間的重要性了,而外交才能也離不開對其他國家文明的了解。我們不只要掌握言語的外表形式,還要熟悉言語深層次的文明內在及其重要意義。
注釋:
①溫秋生.略論中西文化差異與英語學習[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5,5(02):27-31.
②高巖.英語學習與中西文化差異敏感性的培養[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6,28(03):105-106.
參考文獻:
[1]潘云翠.中西思維模式差異之于英語口語學習上的映射[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9(11):199-200.
[2]陳翠玲.論中西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6(30):101.
[3]胡迎燕.中西思維差異與英語學習[J].管理科學文摘,2015(07):53-54.
[4]徐宏業.論英語寫作學習與中西文化差異的整合[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5(01):10-11.
作者簡介:黃美琪(1996—),女,漢族,海南海口人,主要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