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摘 要】學困生是教育研究者多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本文首先對學困生進行了界定,然后進一步討論了其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最后介紹了許多有效的策略,以促進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如果相關各方,即教師、學校、家長以及學困生共同努力,那么,將學困生轉化為優生的目標將是可以實現的。
【關鍵詞】學困生;英語學習;策略
眾所周知,英語在當今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經常稱為學困生的一些同學不能說出相對標準的英語,他們經常在家庭作業和書面英語中犯很多錯誤。那么,到底什么是學困生?為什么他們在學習英語方面有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才能幫助他們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呢?讓我們依次來探討以上三個問題。
一、學困生及其特征
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英語學困生是指那些在學習英語方面有困難、無法完成教師規定學習任務的學生。Anderson(1983)認為學困生是指由于自身不努力或在語言學習方面不靈活、效率低下而表現欠佳的學生。
學困生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個人評價低,適應能力差,易沖動;在學校成績差,在家沒有愛好或興趣;自我形象低;對別人不信任、態度冷漠;感覺自己不被關注;拒絕由父母或教師提供的幫助;缺乏領導品質;和同齡人相比不成熟;學習習慣差;對未來毫無規劃。
二、為什么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
1.缺乏興趣和信心
影響學困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他們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因此,教師關注學困生英語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分析他們興趣低下的原因,以找出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其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大多數學困生強烈希望能有好的學習成績,但由于基礎差,他們認為不能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對于這部分學生,幫助其樹立信心是最好的策略。
2.學習過程中遇到失敗
由于英語基礎知識沒學好,學困生無法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經常遭遇失敗,如沒通過期末考試、無法趕上優生等。這些不好的經歷會進一步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感到悲觀,認為自己不能在考試中做好。
3.家庭因素
一些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是由于不健康的家庭環境造成的,例如,被家人遺棄、或被家庭過度的溺愛,家長的高期望和要求,父母教育程度低,營養不良,睡眠質量差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整體表現。
4.學校因素
如今,一些學校仍然堅持過時的教育理念,簡單地根據考試成績評估學生,而不把學生的其他因素,如勤奮,組織能力等考慮在內。如果學生能在測試中獲得很高的分數,他們便認定這些學生是優秀的;但如果學生考試成績低,他們則把其列為學困生。
5.教師因素
(1)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氛圍下,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中都非常依賴教師。學生可以從老師那里輕松地得到答案,但他們也很快就把答案忘記了。在課堂上,所有知識點似乎都很清楚,但下課后似乎又模糊了。
(2)教師質量差
這是許多語言教師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今,很多教師不能清晰、流利、正確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此外,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研究精神和理論素養。
三、如何幫助學困生進行英語學習
1.教師的角色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很多方式可以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我們要讓課堂對他們更具吸引力。作為英語教師,我們不僅需要知道教什么,還要知道如何教,以使學生對我們的課感興趣。
(2)幫助建立學困生學習的信心
教師應該多關注學困生,不要忘記表揚他們,確保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好。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把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學困生。如果他們答案是對的,我們應說:“很好”、“你很聰明”等;但如果他們答案不正確,我們應該說:“沒關系,我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通過這些方式,學困就會慢慢樹立對英語學習的強烈信心。
(3)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在課堂上主動積極說英語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和及時復習的習慣。由于缺乏英語語境,學生們很容易就忘記了他們所學的知識。因此,在學困生中培養及時復習的習慣能幫他們不斷積累知識。在學校,老師應該給他們更詳細的指導,以使其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建議他們的父母在放學后有意識地陪伴其閱讀,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4)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傳統英語教學法的弊端是我們需面向全體學生,相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更強調個性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英語教學的新課標要求教師鼓勵學生自己發現語言知識。為了幫助學生采取更多的主動性,在給出正確和標準答案之前,教師應該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后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5)引導學困生從容面對失敗
教師應引導學困生認識到成功與否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樣正確面對成功或失敗。如果他們失敗后垂頭喪氣,或成功后傲視一切,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成功。相反,他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失敗,并繼續努力,那么失敗也可能轉化為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因此,引導學困生從容面
(下轉第3頁)
(上接第2頁)
對失敗至關重要。
(6)加強學困生英語文化方面的知識
如果學習者對英語文化和人民持積極的態度,那么他們將會更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Ellis,1994)。只有當學習者了解并對英語文化和人們感興趣時,他們才能改變自己對英語的消極態度,從而認真學習知識。
2.學校的角色
學校教育在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中起主導作用(龍晉巧,2004)。尤其是隨著應試教育模式向全方位發展模式的轉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引導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1)重視學生的入學教育
例如,初學英語時,學校應該把英語的大概情況給學生做一個介紹。如果學生從一開始就清楚地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他們就有動機去努力學習這門語言了。
(2)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學生不良的學習動機與現存不公平的競爭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會極大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從而使他們無法提高學習動機,甚至影響學習。因此,學校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3)多和父母溝通、交流
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任務,也是家長的任務。當父母和整個家庭都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時,孩子們就能學到更多。這提醒校長、老師和家長都需關注這個問題。當然,學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讓他們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3.父母的角色
父母在孩子們的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多數父母都渴望看到他們的孩子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成功。然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學困生來說。因此,父母應該清晰地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正確學習動機的形成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根據社會需求結合孩子的性格來幫助其提高學習動機,如通過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目標以喚起孩子的學習意識,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以及為孩子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等。
除了教師、學校和家長,學困生自己也應該認識和了解他們的問題,并積極地在各方的幫助下尋找解決方案。總之,雖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仍然相信,如果我們采取適當的策略,并作出共同努力,英語學困生也可以慢慢轉化為優生。
【參考文獻】
[1]Anderson(1983).A longitudinal test of a model of academic Success for at-risk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90.259—268
[2]Rod Ellis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3]龍晉巧.如何激發差生學習的動機 [J].晉東南師范專校學報, 2004年01期 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