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周瑩瑩
摘 要:大學生是互聯網革命的參與者和促進者,本文在調查大學生創業環境、創業情況、創業問題和需求的基礎上,分析創業大學生特質,進而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創業大學生;創業情況;創業需求
一、研究方法與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方法及分析工具
本次調查運用問卷調查法、二手資料法等多種調研方法,從而確保最后結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調查面向杭州市和寧波市各大高校正在創業大學生發放調研問卷。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25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12份,有效率84.8%。問卷內容包含被調查人的基本信息,互聯網創業的情況,互聯網創業的環境,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需求等。旨在科學分析出創業大學生的共同點及其需求。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中,男性占43.4%,女性占56.6%。;大一學生占22.64%,大二占15.09%,大三占30.19%,大四占32.08%。被調查對象中,有33.96%的來自城市中心,22.64%的來自城市郊區,32.08%的來自鄉鎮社區,11.32%的來自農村。家庭非常富有的僅占5.66%,經濟良好的占24.53%,經濟一般的占58.49%,經濟貧困的占3.77%。
二、特質分析
(一)周邊創業氛圍良好
(1)身邊創業者數量眾多。根據創業大學生周邊情況來看,有已經創業成功的,也有正在創業的占52.83%;有很多成功創業的朋友占13.21%;有創業成功的,也有創業失敗的占9.43%。這些數據表明了,他們自身的創業行為可能與身邊的朋友帶動有關。
(2)學校創業氛圍良好。創業大學生認為所在的學校創業氛圍濃郁占20.75%;感覺創業氛圍良好的占45.28%;感覺創業氛圍一般的占26.42%;認為創業氣氛不太好和沒有創業氛圍的各占5.66%和1.89%。近年來很多大學生在高校創業氛圍的熏陶下逐步產生了創業想法和創業意愿,最終自己也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
(3)所在城市創業氛圍良好。調查顯示,創業大學生選擇所在的城市創業氛圍濃郁占30.19%;感覺創業氛圍良好的占37.74%;感覺創業氛圍一般的占30.19%;認為創業氣氛不太好和沒有創業氛圍的各占1.89%和0%。
(4)政府出臺鼓勵創業相關政策。86.79%的正在創業的大學生所處城市有相關鼓勵政策;但也有13.21%的大學生表示所處城市沒有相關政策。有鼓勵政策的城市和沒有鼓勵政策的城市比例差距顯著,說明政府創新創業政策地制定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自身對創業的認知正確
(1)進行了充分的創業前準備。大學生們在各方面學習到的都能成為創業的資本,參加創業計劃比賽、自己閱讀創業書籍、參加創業類課程的培訓是大部分大學生們在進行互聯網創業前的選擇,還有47.17%的大學生選擇到企業實習積累經驗,32.08%的大學生選擇求助創業型企業家,也有35.85%的大學生選擇尋找創業導師指導。大學生可以借助身邊可以用到的資源來盡可能的學習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活動。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通過不同的途徑在真正創業前進行了充足的準備。
(2)對風險和成功率的認識準確。數據顯示90.57%的大學生創業者認為創業必然有風險,僅有9.43%的創業大學生認為只要準備妥當,創業就沒有什么風險。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對創業風險的認識基本正確,風險意識較強。
(3)關注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大多數創業大學生偶爾會關注國家出臺的自主創業的政策、法規(占37.74%)。經常關注并且非常清楚(占16.98%)和一點也不知道(占5.66%)的人數均較少,知道一些但不愿意主動了解的占39.62%。
三、創業問題及需求對策
(一)創業需求
(1)高校需求。大多數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對本地較為不熟悉,所以非常需要學校為大學生牽線搭橋,進行校企合作,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增長經驗。提供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或場所達到60.38%。出臺大學生創業激勵政策,開設互聯網創業教育課程,組建創業導師團隊進行創業指導均較為相近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2)政府需求。有54.72%的大學生選擇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大學生沒有工作收入,每個月的生活費也是固定的,缺少閑余資金去進行創業活動。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服務與政策支持這兩個選項選擇率較相近分別為61.15%和47.17%。而宣傳鼓勵只占33.96%。
(二)對策建議
(1)完善相關法律,給予制度保障。大學生創業抗風險能力低,警覺性不高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外加大學生對法律了解程度低,維權意識薄弱,政府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保障大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
(2)高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在高校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氛圍。各高校可以開展一系列名人講座分享創業經驗,進行創新創業比賽提高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3)鼓勵老師創新創業,帶動學生創業。各高校要支持和鼓勵老師進行創新創業,作為大學老師都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也是與大學生最親近的人群。由他們先一步進行創業,作為指導老師帶動學生創業會更有經驗也更具有說服力。
(4)廣交益友,擴展人脈。自主創業并不是一個人孤身創業,它講究的是團隊合作,大學生創業要懂得有效利用多方的支持和幫助提高和改進自己的創業計劃和目標。作為一個大學生要想在互聯網創業中取得成功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尋找能幫助自己的良師益友。
(5)了解政府關于互聯網創業的相關政策。根據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對于政府出臺的創新創業相關政策了解度不夠。當代大學生特別是正在進行互聯網創業的大學生應該利用好互聯網等工具及時關注政府出臺的相關信息,根據政策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的創業想法。
參考文獻:
[1]雷家骕.基于成就目標理論的大學生創業動機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2(8).
[2]張科偉.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312-305.
[3]秦耕.大學生創業需求視角下的政府扶持政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6.
[4]肖軍.陳柳.大學生網絡創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3:20.
作者簡介:黃鑫(1997—),男,學生。
周瑩瑩(1976—),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創新教育。
(指導教師、通訊作者: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