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前教育當中幼兒教師作為其主要的施教者,其角色有著一定的獨特性,由于幼兒自身的身心發展不是很成熟,有著一定的模仿性和可塑造性,幼兒園的教師和幼兒之間所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以及情緒組成教育環境整體部分。所以,幼兒教師的心理問題對于其自身的教師工作以及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還會在一定意義上對幼兒的心理作用產生影響。在學前教育當中幼師生作為未來教育發展的主要人員,其心理問題不但會對其自身的成長產生影響,還會對其之后的教育工作質量以及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所以,就需要加強對幼師生心理問題的掌握,因此對其心理健康教育來講非常重要。
關鍵詞:幼師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一、幼師學生心理特點
大部分幼師生年齡都在二十歲左右,這個階段其主要的發展任務就是學習相關的技能,將他人以及社會負責的意志能力進行發展,為其在職業的選擇以及就業和行使自身的權利、適應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在這個年齡段當中,使得幼師生能夠走出青春期的叛逆,實現自我意識的不斷提升,然而其還不是很成熟,就職業教育的現狀來看,無論是中職生還是高職生,其生源來源均是初中或高中成績較差,尤其中職這塊,生源各式各樣,多數學生是帶著懷疑和不解走入幼師的,導致部分學生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失去了應有的朝氣和活力。有的是盲目從眾或者聽從父母意見,沒有自己的意愿,盲目選擇幼師專業,有的是認為幼師就是省心省事的哄小孩,更有甚者是為了長身體。就是由于家庭原因、學校教育和不良性格等長期影響,使個別學生身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逆反、厭學、逃學、考試舞弊、迷戀網絡、早戀等不良行為問題。
二、幼師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問題
在中專教育當中幼師作為其一部分,所接收的學生都是初中起點的學生,其主要就是對幼教相關知識以及技能進行學習,很多學生因為自身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而選擇就讀幼師專業,尤其是當前“普高熱”的出現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使得現階段初中教育成為幼師生群體不是很重視,這就將幼師生的心理體現的非常復雜。在這些原因當中,對于實際的生活和學習幼師生就會對學習的熱情降低。
(二)人際關系
對于幼師生來講其入學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人際關系,因為幼師教師作為一個需要和社會以及校內所面對的一個群體,特別是一些幼師生其踏出社會的基礎就是需要人際關系的關系,在這當中,其自身的工作有著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男女比例不是很協調,大部分都是女生為主,這樣就使得氣質類型想用的同學之間在性格上就會產生一定的沖突;尤其是教育當中所產生的不公正,往往很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孤立以及不滿的情緒;最后,作為中專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很多幼師生都是處在青春期,在缺少適應的引導中很容易出現逆反以及孤僻的心理問題。
(三)環境適應
對于中專學校的幼師生,大部分都需要對新的校園生活環境進行適應,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但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還需要學生能夠將自身學習和生活之間的節奏合理把握。
(四)情感問題帶來的影響
幼師專業的女生通常比較多,并且都處于青春期,對于異性有一定的好奇心,往往會產生一些愛慕之情,并且在幼師專業的學習當中,其往往會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感情當中很容易產生相關問題。另外,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因為父母離異,在學校和其他的學生不交流以及溝通,并且對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在心理以及情感上都不穩定,這需要幼師院校加強重視。
三、幼師學生心理健康對策
(一)充分發揮班級中班干部的作用,進行初步疏導
在班級當中,班干部和寢室長都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需要加強其他學生的關系,若是產生心理問題,往往很愿意與其交流,從而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同齡人之間往往很容易產生共鳴,在溝通方面也是非常的容易。
(二)以人為本,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
對于幼師專業來講,其都有相應的心理學專業開設,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需要使得學生能夠對幼兒心理問題的合理掌握,還需要在這當中將對其他內容有效滲透,使得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樹立良好的心理問題。
(三)緊密聯系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有一定的影響,很多學生自身的心理問題和家庭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在這學生的交流當中,我發現很多幼師學生,有一些來自殘缺的家庭或者重組家庭,父母的婚變對于其有著很大的沖擊,對于女生來講往往很容易產生孤獨以及無助的感情。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的文體活動,使得學生不但能夠鍛煉身體,還能夠增強體制,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除了需要組織相關的活動之外,還可以給學生自身提供能夠展示特長的機會,從而有效的滿足學生的愿望,使得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心理素質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提升。
(五)創建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
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當中,人際關系是其主要的環境,在人際環境當中,學生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等需要做到互相尊重和關系等,這樣就能夠強化學生對于環境合理的適應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這種環境當中有穩定的情緒以及開朗的心情,對未來的發展有著很高的熱情。因此,在這當中,學校就需要加強對于學生心理品質的有效重視,努力創造和諧有沒的校園環境以及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幼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來講,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此基礎上將全校師生的育人作用合理的體現出來,特別對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講,需要將自身的教育對象進行明確,對幼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合理的落實,以此來將幼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效提升。在這當中,不但需要確保幼師生具有良好的專業水平以及素質,還需要有積極向上以及健康快樂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成為培育祖國花朵的合格優秀的幼教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雙喜.論改善幼師學生心理健康環境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
[2]楊紅英.幼師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2.
作者簡介:麻麗霞,山西省大同市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