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兩宋花鳥畫藝術家視天地自然為一個大的生命世界,所有的藝術創作甚至生活都是與生生不息的自然世界相關聯。表現出人對浩瀚宇宙的認知、感受和體驗。將兩宋花鳥畫所折射出的傳統美學精髓融入當代大學校園的審美教育中,適當讓以實用、功利為主的技能教學慢下來,體會生活與自然之美。 助力高校美育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兩宋花鳥畫;格物;美學精神
一、兩宋花鳥畫的藝術價值
北宋畫史評論家郭若虛在其《圖畫見聞志》論古今優劣所說到:“或問近代至藝,與古人何如。答曰;近代方古多不及。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進不及谷;若論山水、林石、花竹、禽鳥,則古不及近。”郭若虛多言非虛,兩宋花鳥畫確實是中國繪畫史中難以逾越的高峰。兩宋孕育了一批中國美術史中赫赫有名的花鳥畫大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藝術高度無不令后世望塵莫及。無論當時山水畫宗師李成、關仝、范寬的山水巨制,抑或者是徐黃“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皆前不聞其師,后無復續之輩。
宋人喜好自然,當時理學觀點是“萬物皆吾興也”,對一切生物,甚至于一草一木,都有一份親切的感情。畫家作畫必親近萬物,研味例趣,因此耳目所習,得之心,應之于手,所繪松竹梅菊、毆鷺雁婺、楊柳梧桐、喬松古柏,雖有冊頁小幅或片葉微花,皆格法森嚴,富麗工細,精工細制,意蘊高古。兩宋花鳥畫創作,參與者眾多,上有帝王所倡導,宮廷畫院畫家與文官名士為其主力,民間藝人、方外僧道、江湖隱士均有參與。所流傳、著錄以及文獻所記載作品達到萬件。從留存至今的兩宋花鳥畫來看,不管是“盛名”如宋徽宗、崔白、趙昌、李迪,還是不計其數被歷史長河所淹藏的佚名畫家,其數量之多,藝術水準之高,令人贊嘆,連康有為也贊譽道:無體不備,無美不臻,故敢謂宋人畫為西十五世紀前大地萬國之最”。
二、兩宋花鳥畫的美學精神
聆聽宋人之音,觸摸宋畫之溫,體察宋人之情。兩宋花鳥畫的寫實精神出神入化,不只是外表形似的寫實,連所繪對象的靈魂都傳達的栩栩如生,最好的范例便是宋徽宗的《竹禽圖》了,在這幅精彩入神的圖畫之中,雙鳥的顧盼有情使觀者感到親切,雙鳥炯炯有神的眼睛用生漆點出,活靈活現!兩只小鳥高據于竹枝,分明有著“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詩境。翠竹的披離可愛也被畫家慧目洞見,巖石形狀大小錯落有致的處理,還有自然下垂的鳳尾草葉,原來盈盈天地間的山石樹木野草閑花都這樣可親可愛,畫家將宇宙萬物之美與我們凡夫搭了一座同心之橋,生物界與自然界的美妙在此一一呈現,直抵觀者內心。經過了藝術家的渲染,在更能體會“萬物皆吾與也”的境界,好似陶淵明“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的歌詠令人悠然意遠,又好似杜甫詩詞里所描繪的“寂寂春將晚,欣欣萬物私”的詩意。
由當時理學家所倡導的“欲窮神而達化,必格物以致知”的格物精神是宋代花鳥畫的傳統,宋畫中的《蘋婆山鳥》《寫生梔子》《寫生杏花》等作品,都是這一系列的杰作,例如《蘋婆山鳥》中所繪的野蘋果果實上的蟲痕,賦色飽滿生動,葉子上著意渲染蟲痕的殘缺之美,筆意以少勝多,刪繁就簡,具見畫家觀察取舍的功力,畫面上充滿了小巧平常的趣味,一花一鳥相映成趣,相應生情,充分傳達出生動質樸、物我合一的美學趣味。
兩宋花鳥畫的神韻,不僅只在于寫實如真,更在于傳達內在情感,一種氣象萬千的詩韻和清香遠溢的自在完備世界。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便不得不提到最能代表兩宋花鳥畫氣象的畫家之一崔白,《雙喜圖》是崔白的傳世名作,畫面所繪一段山林深處鳥兔巧值的神來之筆。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天趣神態?兩只山喜鵲驚飛空中,對一只不速之客的野兔在嘶鳴,似是野兔無意闖入山鵲的領地,驚擾了山鵲的好夢。兔子的確一副從容不驚的神情予以回望。這里可讀到畫家的慘淡用心,畫面故事不但婉轉有趣,而且畫家十分注意時序背景:深秋凄寒的時節,空氣中充滿干燥的枯草味,風竹聲、衰草披拂聲、還有畫中央一雙山雀驚鳴嘶吼聲,無不在提醒觀畫者,畫中的萬物都在那深秋苦寒的蕭條時節鳴奏一曲生命的樂章!
三、兩宋花鳥畫的美學精神對大學美育的價值
當我們從宋人的美學視角反觀我們現代大學校園的生活情趣時,大概只剩下一個“忙”字可以存在了,人的世界中若沒有林木泉石、鳥語花香,那將是何等的枯寂乏味!深讀兩宋花鳥畫,會發現花鳥畫表達的是人對自然與生命的觀照,這也是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暗合了錢穆先生曾經說過的:西方文化主要在對物,可謂是科學文化,中國文化主要是對人對心,可稱之為藝術文化”。兩宋藝術家視天地自然為一個大的生命世界,所有的藝術創作甚至生活都是與生生不息的自然世界相關聯,與自身生命氣息可以相與吞吐的,表現出人對浩瀚宇宙的認識、感受和體驗。花鳥畫中的鳶飛魚躍、落花流水、蝶舞鶯飛、茂林修竹無不一派生機,就連枯藤老樹、野草寒鴉在一篇荒寒的寂靜中,也蘊含著生命的溫熱。將兩宋花鳥畫所折射出的傳統美學精髓融入當代大學校園的審美教育中,適當讓以實用、功利為主的技能教學慢下來,體會生活與自然之美,體悟宋人花鳥畫中“格物致知”后的生命形態與對自然認知方式,進而能夠將此作為一種示范,能夠影響大學生的對藝術和美的理解與探求人生及內在精神世界歸宿的明燈。
四、結語
兩宋花鳥畫美學內涵博、豐富。是弘揚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一方取之不盡的沃土,在物質文明與快速生活節奏的當代,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完整與美學修養的提升顯然是需要向宋代傳統美學去學習與吸收的。
參考文獻:
[1]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傅抱石.傅抱石談中國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3]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生活[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作者簡介:籍敏(1987—),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畫及繪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