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幼兒園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本文主要講述現代教學媒體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從合理運用影音,適時使用實物投影,巧妙運用教學課件,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等四個方面由陳到新、由單一到多樣、由教師的主動變為師生的互動,闡述了現代教學媒體的現狀及特點,以及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產生的深厚影響。
關鍵詞:現代教學媒體;幼兒;語言發展
一、現代教學媒體的發展現狀
媒體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edium”音譯為媒介意為兩者之間。它是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從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間承載并傳遞信息的載體和工具。
二、現代教學媒體的優點
(1)圖文聲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2)易于幼兒參與、互動,能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節約空間和時間,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教學效率。
(4)可無限重復,有利于因材施教。
(5)現代教學媒體技術網絡化教育的發展。
三、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一)合理運用光影技術,開發幼兒語言能力
我們一方面培養幼兒聽的興趣,以聽說話模仿、聽說話口答、聽說話做動作為切入點,以幼兒的聽覺記憶、聽覺辨認、聽覺方位為能力訓練。例如:在《拍小手》游戲中,幼兒邊聽錄音邊做動作,要求幼兒按照自己聽到的指示做出正確反應,動作正確率越高,說明聽覺的注意力越好。幼兒在活動中爭強好勝的表現,說明了他們對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著重培養幼兒的聽記能力。
(二)適當運用音像技術,鼓勵幼兒互動
教師就引導幼兒觀看他們熟悉的相聲演員練習說繞口令的錄像,“看說相聲的”,孩子們一下來了情緒,有了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機和欲望。于是,教師鼓勵幼兒跟著相聲演員學一學說繞口令,幼兒在學說的過程中,教師啟發他們感受繞口令與兒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的繞嘴。幼兒一邊練習一邊體會到了繞口令這一特殊的文學體裁形式的內涵,同時,也體驗到了學習語言的樂趣。當孩子們練習到一定程度時,教師這時采用錄音的方式進一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用錄音機將幼兒說的繞口令錄下來,然后再播放出來同相聲演員說的做對比,再度掀起幼兒模仿相聲演員的高潮。幼兒參與整個活動的激情層層疊起,不斷高漲,這種活動方式使孩子們對繞口令這一文學體裁記憶得既準確又深刻,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巧妙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幼兒的聽說潛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
(三)因事制宜,開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孩子們聽說幼兒園最近新來了幾位前來學習的舞蹈老師,孩子們對她們非常感興趣。從家長那了解到,孩子們回到家也經常說起這件事。于是,就有了生成課程“和舞蹈老師在一起”。這一活動的組織教師充分利用了兩種資源:將舞蹈老師這一“活教材”和探索網絡教學相結合,利用孩子們向舞蹈老師自發展開的提問和老師隨機從網絡中搜索到的有關舞蹈的一些知識,充分調動幼兒自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的向舞蹈老師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潛移默化地教孩子們學會學習。有的小朋友問:“小朋友學習舞蹈難不難?”有的問:“你會跳哪些舞蹈?”還有的問:“小朋友會跳騎馬舞嗎?”等等,這些問題讓舞蹈老師應接不暇,孩子們的舉動非常出乎老師的意料,提問涉及的范圍廣而闊,加之豐富的圖片內容使孩子們大開眼界,從而使他們對舞蹈,有了一種神秘感。這種教學手段遠比老師反復說教的效果更為突出。網絡帶給我們的是方便快捷,正是有賴于網絡這一散發著現代氣息的教學媒體,給許多的生成活動注入了生機。
(四)提倡網絡教學,實現學前教育資源共享
我國地廣人多,經濟不發達,學歷層次和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較低,以大班活動《祖國媽媽過生日》為例。教師先引導幼兒討論自己觀察到的節日中城市的變化,當幼兒講得差不多時,教師運用網絡教學資源,搜索首都北京小朋友過節的情景,再次掀起談話的高潮。在此基礎上,教師拓展話題:在節日中,我們首都北京是怎樣裝扮的呢?教師運用多媒體提供有關慶祝國慶節的Flash動畫,以活躍幼兒的思維和活動的氣氛,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談話興趣。最后,教師進一步拓展話題:小朋友想怎樣為祖國媽媽慶祝節日呢?再次吸引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通過商量孩子們各自找到了自己慶祝的方式。此時,在《歌唱祖國》的Flash MTV的襯托下,孩子們分組進行動手制作,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利用網絡技術可以使談話活動始終緊緊地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興趣得以延續,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目的。
作者簡介:齊典平(1977—),男,漢族,甘肅武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