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疑問句是維吾爾語,漢語中的常用句式,通過分析漢維疑問句研究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梳理,歸納,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漢語;維吾爾語;疑問句
疑問句是按照句子的語氣劃分出來的類,是用疑問語氣提出問題,表示詢問的句子。在任何一種語言中,疑問句都是一種很重要,使用頻率很高的句式,在人們的交際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疑問句也早己引起了學界的重視。對漢維語疑問句的研究中,主要是以單語研究為主,現代漢語疑問句的研究以《馬氏文通》為代表,它繼承了我國助字研究的傳統。相對于漢語來說,維語疑問句的研究雖然起步晚,時間短,但是在學術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本文選取了與主題相關的若干文獻,從漢維疑問句對比、維吾爾語疑問語調研究、漢維疑問代詞對比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整理。
一、漢維疑問句對比研究
巴依爾的《漢維語疑問句對比分析》中,用對比分析的方法,詳細的列出漢維語這兩種疑問句的各種類型,并從句法結構、語義這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找出這兩種疑問句的各種句法結構在對應表達中的異同,進一步總結出維漢是非問句的使用基本相同,即漢語是非疑問句在陳述句后補充的是非問一般是詞或短語的形式,比如:“行嗎,好嗎,對嗎”等等。這些詞或短語在維語中有對應形式,漢語這類是非疑問句前面的陳述句和后面補充的疑問句中間要用逗號隔開,而維語不用逗號隔開。
徐彥的《漢維語疑問句對比》中,雖然作者從疑問句的結構形式上劃分與巴依爾的論文相同,但是他將真性問句和假性問句作為劃分漢、維語疑問句的標準。并根據其共有的功能(即都是求取信息)將是非問句、特指問句、選擇問句和正反問句這四類問句歸為真性問句。反問句和問候問句都是借發問給予信息或提供服務,所以將其劃為假性問句。他將漢維的真假性問句一一作了對比,得出的觀點基本與巴依爾的觀點相同,此外他還指出漢語的語氣詞在譯成維語時可不用翻譯,漢維語正反問句都是用動詞的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方式提問的。
在金妙芳、王正民的《漢維疑問句對比》中,簡單的將是非問句、特指問句、選擇問句和反復問句做了比較;柳彥玲的《漢維選擇疑問句的對比》一文比以上的漢維疑問句對比分析的中關于選擇疑問句章節寫得更為詳細,她是從維漢選擇疑問句的形式特點、漢維前后選擇項的語義關系、漢維選擇問相同項的省略規則及漢維選擇問的應用價值的角度出發,得出漢維選擇問句在形式特點和相同項省略的規則上不一致,但漢維選擇疑問句在語義、前后選擇項的語義關系及交際功能上基本一致。體現了語言的民族性和思維的相似性;
張偉立的《淺談維吾爾語中的M+?疑問句的意向》則是從句意傾向進行分類并作了詳細的描述;而在他的《淺談維吾爾語中的“J+?”句》中,歸納出了“J+?”句的兩種類型:①是以前一個人的談話為材料構造出來的。②即是由上文、語境等等引起的,并不重復什么。他不僅分析了這兩種類型的功能,還與并與“J+??”句作了比較,他認為“J+??”句的疑問功能強于“J+?”句,且前者可不依賴于語境,獨立性強局限性小,而后者恰恰相反。在回答的方式上也它們有所不同,前者要求對方如實回答,后者側重于證實自己推測、傾向的結果,并不看重對方的回答。
二、維吾爾語疑問語調研究
在《維吾爾語疑問語調的聲學特征》中江海燕等人,從維吾爾語疑問語調的音高、音長、音強特點和性別差異中,發現維語疑問語調的聲學特征主要體現在句末音節,相比于陳述語調的漸降走勢,疑問句的末音節基頻走勢是上揚的。與陳述句相比,疑問語調的其他聲學特征主要表現在句末音強較大,音長較長,而整個句子的句長較短。所考察的音點在這些特征上都體現了相同的趨勢。女性的疑問語調特征比男性運用得更明顯。
而艾則孜·阿不力米提的《維吾爾語一般疑問句語調的聲學特征分析》是針對維吾爾語一般疑問句在中心方言和和田方言中的兩種語調模式,但是他從音高、時長和基頻特點的角度研究,分析得出同一個語氣在不同方言中呈現出不同的韻律模式——維吾爾語疑問語氣在中心方言中的承載單位是句末,和田方言中的承載單位是句末的最后音節。
吐爾遜·卡得,王蓓的《維吾爾語中疑問和焦點對語調的共同調節作用》中從焦點和陳述/疑問語氣這兩個基本交流功能出發,系統研究了維吾爾語焦點和疑問語氣對語調的調節作用,發現維吾爾語疑問句中焦點對音高和時長都有調節作用。通過數據得出焦點詞音高上升、音域擴大,焦點后音高仍保持高,但焦點前的音高基本不變;疑問語調的重要特征是句末音高出現大幅度上揚,另外疑問句中焦點詞后的音高高于其在陳述句條件下的表現;焦點成分時長延長,而焦點前后成分的時長變化不明顯;與陳述句相比,疑問句的總時長要長于陳述句的,且主要表現在句末成分的時長上。
三、漢維疑問代詞對比研究
潘振宇的《漢維疑問代詞對比》中,把漢維語義相當的疑問代詞一一列舉,還提出維吾爾語中???????? /???????? 、 ???? 這兩個疑問代詞在漢語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疑問代詞。通過對比,他認為在數量上,維語的疑問代詞比漢語的略多;在語法功能上,漢、維語的疑問代詞一般都具有指別和代替兩種作用;在使用上,漢、維語的疑問代詞主要都是用于詢問,它們還能用于反問、任指、虛指;在表“數”上,漢語的名詞性疑問代詞如“誰”、“什么”等在形式上都沒有單復數的區分,但維語的名詞性疑問代詞有嚴格的單復數區別。
在馬德元《漢語和維吾爾語的代詞對比》的疑問代詞對比中,他與潘振宇逐詞對應不同,他是將維吾爾語疑問代詞按問人、物、性質狀態、數量、時間、方位、原因、區別來劃分,并在句法功能、漢維疑問代詞的虛指、任指等方面做了比較。
在對“nemε”一詞的研究中,孫亞俊的《維吾爾語疑問代詞“nemε”的非疑問用法探析》是從語法、語義層面將維吾爾語疑問代詞“nem ε”的非疑問用法概括為任指性用法、虛指性用法、例指性用法、否定性用法、特指性用法和表示某種語氣,歸納出“nemε”在各類非疑問用法中相對固定的表現形式和出現的語言環境;而木哈拜提·哈斯木等人的《現代維語“ nemε”一詞的語用研究》中,他例舉出“ nemε”與其他詞或詞綴結合,構成一系列復合疑問詞或派生疑問詞所表達的含義,用較豐富的語言實例說明了現代維語中的“ nemε”一詞,在不同場合中的不同用法。
在《維吾爾語疑問代詞“kim”用法淺析》中,孫亞俊詳盡地描寫了“kim”的疑問用法、非疑問用法及“kim”的構詞法,他認為在實際語境中,特別是當“kim”與一些詞組連用或出現在一些固定的句法格式中時,它往往就失去了疑問功能,呈現出了任指、虛指、否定用法和表語氣的功能,但是這些語言現象需要在具體的環境中才能做出判斷。
四、結語
從維吾爾語疑問句的研究現狀可以了解到,目前此類研究成果多以論文形式發表,而且零散不成系統。雖然程適良先生主編的《現代維吾爾語語法》、陳世明和熱扎克的《維吾爾語實用語法》、高士杰的《維吾爾語語法》等書中有關于維吾爾疑問句的內容,但也只是將其大致分類,并沒有全面的深入研究。
在現有的研究中,多是在靜態層面上進行分類研究,關注點多在維漢疑問句對比、對應上,而對于疑問句結構構成、語用等方面關注較少,因此在深度和廣度上需要進一步探究。從研究方法上看,研究理論與模式都基本相同,比較傳統。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應采用靜態研究和動態研究相結合的觀點,根據實際研究,創新研究方法,以促進漢維疑問句研究領域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巴依爾.漢維語疑問句對比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1.
[2]徐彥.漢維語疑問句對比[D].新疆大學,2004.
[3]金妙芳,王正民.漢維疑問句對比[J].語言與翻譯,1990(02):69-72.
[4]柳彥玲.漢維選擇疑問句的對比[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02):125-127.
[5]張偉立.淺談維吾爾語中“M+?”疑問句的意向[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3):109-116.
[6]張偉立.淺談維吾爾語中的“J+?”句[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1):109-111.
[7]江海燕,劉巖,盧莉.維吾爾語疑問語調的聲學特征[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S1):635-639.
[8]艾則孜·阿不力米提.維吾爾語一般疑問句語調的聲學特征分析[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2(03):53-55.
[9]吐爾遜·卡得,王蓓.維吾爾語中疑問和焦點對語調的共同調節作用[J].計算機應用,2013,33(03):784-788.
[10]潘振宇.漢維語疑問代詞對比[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05):58-64.
[11]馬德元.漢語和維吾爾語的代詞對比[J].語言與翻譯,2005(03):14-18.
[12]孫亞俊.維吾爾語疑問代詞“kim”用法淺析[J].語言與翻譯,2017(03):27-32.
作者簡介:張淑君(1996—),女,漢族,湖南祁東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漢維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