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日,社交媒體上興起關于“真假三文魚”的爭論,民眾十分關心三文魚的食品安全問題。請問應該怎么安全吃生魚片?
河北讀者 王海洋
“真假三文魚”的爭論因為媒體的報道而迅速成為熱點話題,當前網絡爭議依然沒有平息,部分三文魚愛好者甚至認為奸商干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
其實,從爭議的本質來看,消費者最關注的兩點無非是營養和安全性。從營養成分來看,兩種魚都非常有益健康。從安全性來講,英國媒體援引該國國民保健制度(NHS)的說法稱,來自海洋的“正統”三文魚也可能攜帶寄生蟲,而淡水養殖的虹鱒不一定有寄生蟲。但生吃都有可能引起腹部疼痛、腹瀉、嘔吐、便血、輕微發燒等癥狀,還會引發過敏反應,因此英國食品標準署對民眾吃生魚片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要清理干凈,異尖線蟲幼蟲可能附著在魚內臟、腸道周圍的組織表面,因此要清理干凈內臟,仔細檢查魚腹內腔和肌肉。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三文魚,寄生蟲可能還會藏在肌肉內部,尤其是腹腔和排泄口周圍的肌肉。那些排泄口紅腫的魚,更要特別小心。
其次是冷凍處理,如果野生魚要生吃、或者半生吃,需在零下15攝氏度冷藏至少4天,以便殺死所有寄生蟲幼蟲。如果習慣吃熟魚肉,比如煙熏三文魚或者虹鱒魚,要對肉質最厚的地方進行至少一分鐘的高溫(60攝氏度)加熱,才能殺死所有幼蟲,而在70攝氏度下加熱2分鐘還可殺死一些致病細菌。如果不能妥善冷凍,要確保熟透,魚肉中間也要加熱至熱氣騰騰。不放心的話可以用烹飪溫度計插到魚肉中心測一測。
據悉,線蟲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有吃生魚傳統的日本。不過近年來,線蟲病在歐洲國家的發病率也日漸增多。醫學家認為,這或許與壽司越來越流行有關。▲
(馮國川)
環球時報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