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媒體30日報道稱,近日火箭軍2018年度“天劍”系列演訓正式拉開帷幕。這一報道中透露出的多個亮點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據報道,多支導彈旅“錘煉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火力突擊、聯合火力打擊等作戰本領,與陸、海、空諸軍種聯合完成多個戰略方向多種課題聯合演練,‘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核心能力不斷增強”。火箭軍參謀部訓練局領導在文中介紹,今年“天劍”系列演訓,將“由整旅突擊、連續突擊向復雜困難條件下突擊、紅藍實彈對抗和集團突擊發展”。
火箭軍教官王寶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目前公開的報道看,今年“天劍”演訓的實戰化水平明顯提升,突出表現為三大鮮明特點:首先,演練科目更加復雜。各參訓導彈旅不僅要完成戈壁、叢林等復雜地形機動、展開訓練,還要完成全型號導彈發射、高強度連續發射等演習訓練任務,涉及火箭軍多個現役導彈型號,既有常規戰術導彈、也有戰略核導彈,不僅對參演官兵的實操技能、戰斗素養、體力耐力構成全新考驗,也對部隊裝備保養、保障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聯演聯訓要求升級。央視等媒體曾公開報道過“天劍-2016”演訓期間火箭軍某導彈旅與空軍演練“聯合火力打擊”的新聞,今年的演練則進一步提升到陸、海、空、火多軍種聯合作戰的水平,演練瞄準的不是某一個戰略方向,而是多個戰略方向目標,作戰打擊半徑更大,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味道更濃,演練作戰范圍將延伸拓展到陸海空電多維度,對參演部隊的指揮、控制、通信、偵察、打擊、防護能力提出全方位要求。再次,實兵對抗難度增大。報道中不僅看到了某型戰術導彈的參演照片,還披露了組織模擬對抗的新型藍軍由技術偵察、電子對抗、特戰破襲等多支精銳力量組成,這意味著參演部隊既要更快、更準、更嚴,扛住敵人的空天偵測監控、電磁對抗攻擊等硬摧毀軟殺傷,也要嚴防特種部隊偷襲等非對稱非常規攻擊戰法,對抗演練更加貼近實戰化水平。
“天劍”系列演訓自2012年開始,是火箭軍成體系開展大規模對抗演練的高端訓練平臺,與空軍“紅箭”體系對抗演習、陸軍朱日和“跨越”對抗演習等一起,成為近年來解放軍各軍種體系對抗演練的招牌。▲
(石留風)
環球時報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