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珈 孫凌晨 李佳彤
【摘要】對于公益組織財務管理的研究,它是我國現代公共管理中的一個新興領域,也是其經營管理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我國公益組織財務管理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完善原有的財務管理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研究,在對公益組織財務管理相關理論進行初步闡述的基礎上,借鑒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找出提升我國公益組織財務管理能力的對策,最后來完善公益組織的財務管理機制,使得公益組織能夠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公益組織 賬務管理 路徑
一、什么是公益組織
通常把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源提供組織稱為公益組織,剩余資產沒有明確的所有權,承擔著委托經濟責任的組織。公益組織的目的不是如同企業一樣為獲取利潤,他們提供的服務都是為了一些公共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一個公益組織在一定范圍的社會服務,即在完成一個特定的社會使命,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社會,公益組織需要長期發展下去,為社會大眾服務,就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其發展,而如何有效的使用資金就必須有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二、公益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法律制度體系和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1)法律制度體系不健全。非營利性公共法律系統還存在著缺陷,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民間公益組織管理法律、法規,而是問插于其他法律、法規中,而且許多都沒有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
(2)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財會基礎工作薄弱。對于公益組織來說,雖然有很多人參與,但缺少專職人員,臨時招募的社會志愿者缺乏專業的培訓,缺少專業準備,就會導致以下的財務不規范問題。
(二)缺乏資金和資金利用效率低
(1)缺乏資金。對于很多公益組織資金的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來源于各種會費、捐贈和政府支持,社會支持等等。但政府資金由于我國經濟結構的分布還不很成熟,因此,政府在公益組織等方面投資有很大的限制性。
(2)資金利用效率低。公益組織認為只要能保證正常業務活動的組織開展,不去關心資金的使用,更加不會讓資金得到最優化的使用,從而造成寶貴的資源的巨大的浪費。
(三)外部監督不力
對于公益性非營利組織它即不屬于政府部門,也不屬于企業,不受人們的重視,導致多部門監管與社會監管并存實際上造成無監管局而。
三、提升我國公益組織財務管理能力的路徑
1、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和財務管理制度
(1)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政府相關的法律必須對公益組織作出有效的限制和約束。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工作。第一,建立針對公益組織的法律法規。這是約束該類組織行為的有效依據,通過約束使公益組織健康快速發展。第二,要求公益組織建立組織規范。當前許多公益組織的形式都是類似的,比如各類的學術基金會,希望工程,在開展公益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財務管理問題也是類似的,因此,政府可以作為監管機構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規范和標準。
(2)加強資產管理制度。①建立資產管理研究組。為該管理小組配備專業的人員,對于固定資產建立管理卡片并進行有序編號,固定資產要設立明細分類賬進行核算,購入的固定資產需要加強管理。②集中采購大型的固定資產。在購進大型同定資產時,需要專門人員進行登記和驗收。③對固定資產進行財產清查。公益組織必須每年對其所有賬目和資產進行盤點和對賬,看看是否賬目符合,數量和存放地點是否正確,對于存在的賬實不符,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加強收支管理制度。①收入管理。收入應該都包括在財務會計中,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的所有款項,需要開具發票,并且登記入賬,不能隨意挪用。②費用支出審批。對于任何的資金流出,資金人必須要填寫“支出申請表”,由領導審批后交付財務人員,財務人員根據相關憑證后才能付錢。③往來款項的管理。定期核實賬目中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款項賬實是否相符。對于不符的應及時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2、規范公益組織的融資和投資管理
(1)加強公益組織的融資管理。①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傳統模式和現代模式一起使用,吸引公眾參與融資的過程中,不僅使用銷售義演,廣告,媒體,街道,會議,捐贈等傳統方法,需要更多的融資合作,合資,專業網絡融資方式等如現代化的方法大大提高其籌集資金的能力。②科學分析融資成本。公益組織對融資決策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科學預測合理的確定融資規模,努力避免和控制財務風險。③選擇最優的融資方案。融資決策,需要確保業務工作開展順利、健康,并確保資金的適度,盡量少占和浪費寶貴的社會資本。
(2)加強公益組織的投資管理。公益組織需要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認真的分析,必須科學的進行投資決策。由于公益組織的最終目標是完成社會使命,在投資活動中,他們將資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投資,都會嚴格的管理,盡量避免風險,使回報和風險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
3、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加強監督力度
(1)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財務信息透明是指向大眾公開其財務信息。非營利組織必須提高財務收支的透明度,目的是為了公益組織自身高度重視資本運營,防止金融操縱和腐敗,建立一個社會公信力,促進公益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對公益組織的監督力度。公益組織幾乎所有的當前社會問題集中在財務問題,減少相關問題的出現,單一依靠公益組織財務制度的完善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從社會角度建立一套監管體系是卜分必要的,該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從單一監督渠道發展為多元化渠道。公益組織由于其是通過吸納社會資金用于公益事業的使用,一旦產生相關財務問題,就會引起社會對公益組織的不信任。第二,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對公益組織來說,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是第一要務,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實現財務收支的合理化。最后,財務信息透明建立監督平臺。公益組織可以建立監督平臺,如:電子郵件、微信公眾號、網絡交流平臺等公開透明化內部財務管理,并積極聽取社會監督的反饋信息,以這種方式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陳千行.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和公益組織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0,(04).
[2]劉文奎.公益組織的平臺作用[J].21世紀商業評論,2005,(08).
[3]陸慧新.從微觀生態學視角看社會組織有機體的培育發育——上海市公益組織孵化器成功案例解析[J].社團管理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