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摘要】青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全國四大牧區之一;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也使其成為全國重要的綠色牧產品的生產基地。文章基于青海藏區牧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當下青海藏區牧業發展狀況,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研究當地藏區牧業發展的契機。分析研究可得,在一帶一路政策的紅利下,“十三五”期間青海藏區牧業發展理念、招商引資能力、及牧業總產值較前期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青海牧業 一帶一路 契機與發展
中國傳統的四大牧區是我國牧業的主要產地,各個牧區也具備自身獨特的發展優勢。內蒙古牧區處于半干旱半濕潤地區,具備日照充足、夏季的溫度較高的氣候條件,使得該牧區草場較為豐潤;但由于該牧區草場水分分部不均,沙漠化程度較為嚴重,導致畜牧品種不能均衡發展。新疆牧區位于縱深內陸,草場多分布于河流和綠洲兩岸,但由于氣候干旱,可利用土地較為稀少,導致該牧區只適用于伊犁馬、細毛羊等有限畜牧品種的生長。同時西藏牧區的發展優勢是草場可利用空間大,有利于牧種的放養,但是也因為西藏畜牧業歷史發展和地緣的原因,導致了交通不便,基礎設施發展較為緩慢,這也限制了牧業的發展。青海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境內平均海拔位于3000米以上,屬于典型大陸性高原氣候。作為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境內河流縱橫,水資源較為豐富,被贊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良的氣候條件,也使得青海成為了全國為數不多的重要優質牧業產地,青海牧區在牧業發展有著獨特的優勢,草地資源豐富,總面積超過3300萬km2農業生產條件多樣。純天然的草場,沒有化學污染和工業污染的大氣、水源、土壤、生物等成為發展生態農牧業的天然凈土。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充足,這有利于草場的生長與恢復。多樣化的草場環境,比如干草原類,荒漠類,高寒荒漠類,高寒草甸類的草場,不僅有利于青海牧業的發展。同時牧業作為青海的優勢和特色產業,尤其在經濟新環境下對于青海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國作為傳統農耕國家,農業對于中國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牧業又作為農業發展中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國內的牧業,尤其是國內四大牧區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牧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牧區牧民的人均收入和當地生活條件的改善。但是與此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牧業總產值占比還比較低下,機械化比例不高。經濟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我國畜牧業的持續發展不可能依賴生產要素投入量的無限制擴張,提高生產和利用效率才是關鍵。
一、發展優勢
青海牧區作為我國四大牧區之一,有著優良的放牧傳統,有利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也培育出了眾多優良畜種,與此同時農業部出臺的《支持青海藏區農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青海省不斷加大對于藏區牧業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和支持,也在政策上支持了牧區牧業的發展。
(一)氣候條件
青海省地理位置處于青藏高原東側,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優勢,3000米的平均海拔造就了其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同時由于青海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屏障的作用,本身的發展也關系到西部地區,全國甚至傘球的生態環境變化,這為青海地區,尤其是藏區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發展條件。
(二)政策扶持
國家對于青海牧區牧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支持,海湖新區進口商品生活館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中國(西寧)國際清真產業園、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伊朗德黑蘭市的中國(青海)特色商品國際展示及營銷中心建設都有力推動了青海特色商品的發展。青海省政府也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促進藏區牧業的發展,開展了多名干部下鄉等活動,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有力的促進了當地牧業的發展,形成并且初步走出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牧業發展道路。
(三)品種優勢
青海獨特的區位條件以及良好的氣候條件培育了眾多具有青海藏區獨具特色,純天然無污染、低脂高蛋白的畜牧品種,比如綿羊,牦牛等品種,同期對比內地綿羊和牦牛脂肪含量,分別低21.3g和3.7g.蛋白質含量分別高于內地山羊8g和黃牛7g.低脂肪高蛋白,使得藏區畜牧品種在全國牧業市場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二、目前存在問題
(一)藏區交通設施不足
由于牧區深處草場內部,交通便利化程度不足,嚴重影響了牧業區域化發展。同時由于牧業產品較高的存儲要求,使得藏區優良的牧業產品不能很好的外運,這在一方面,導致了牧民人均收入的減少,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青海藏區特色的牧業產品的外銷半徑,影響了藏區牧業的發展。
(二)服務體系不健全
由于牧業是傳統的產業,青海藏區作為傳統農牧業地區,公眾服務設施稀缺,農畜產品的質量監督體系又較為落后,牧業技術服務人員較為匱乏,相應的牧業設施不配套,且由于地理位置深處牧區,產品公眾知名度較為低下,也導致藏區牧業一直不能擺脫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這一系列的問題必然會導致資源消耗過大,草場嚴重退化,招商引資困難等系列問題的出現。
(三)產品附加值低
青海藏區作為傳統牧業產區,畜牧業的發展一直延續了傳統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也由于服務體系發展的不健全,機械化收獲比例僅為24%,草地資源的轉化率一直較低,廣袤的的草原使得本來就稀少的技術服務人員難以承擔過大的管理任務,且由于牧民知識文化程度的原因,使得牧民對于畜牧產品附加值沒有過高的要求,這種理念導致了生產的產品基本為原生產品,附加值較為低下,牧民的辛苦勞動與所獲得的收益不能成正比,這在影響牧民生產積極性的同時也降低了青海藏區牧業作為全國重要牧產區的優勢。
三、一帶一路發展帶來的契機
一帶一路政策作為中國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這旨在通過借助中西部地區獨特的地理優勢與歷史淵源,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打造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商貿,物流,交通樞紐,形成科教文化中心和核心發展區域。青海地處我國西部的中心,也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產地和能源開發合作的基地,自古以來便是絲綢之路沿線上的重要一環,早在古代便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作用。同時青海地區與中亞阿拉伯地區在文化民族宗教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這也為青海藏區牧業產品的外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一)促進交通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提出,有力的促進了西部地區尤其是青海省的道路交通建設,比如英達青海平阿高速熱再生養護工程的全面啟動,提高了青海的公路道路交通,良好的公路交通系統也促進了藏區牧業的發展以及牧業產品的流通速度,改善了青海當地的投資環境,對于招商引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鐵路方面,自古以來青海道北道的高速鐵路的建成通車,中道加緊建設以及南道鐵路的積極籌劃,使得青海的整體交通尤其是對于青海藏區牧業產品的流通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一帶一路政策也推動了青海地區航空與航空物流業的建設,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發展使得藏區的牧業產品銷往內地能夠更加迅速便捷,提升了藏區牧業產品在全國的競爭力,迅速便捷的交通也能夠使其牧業產品融入中亞經濟圈,甚至歐洲經濟圈成為可能。
(二)促進商貿投資
青海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條件,使得青海能夠成為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和商貿物流的樞紐;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一系列比如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覽會,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青海國際藏毯節等國際展會都高度銜接了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思想,這無形中提升了青海以及青海牧業產品在國內國外的知名度,提高知名度的同時也能為青海藏區牧業地區得到良好的資金投資、技術扶持、產品推廣等提供了支撐,促進了藏區牧業產品的招商引資能力。與此同時也能打造“生態草原”、“天然草原概念,推介并形成綠色畜牧品牌,打造出藏區獨具特色的牧業品牌。借助商品化運營不僅能夠將牧業產品附加值做到最大化,也能吸引一批龍頭企業的入駐,龍頭企業的引入能提高當地牧業發展的產品創新能力,開發與科研能力,在促進藏區經濟發展和提升藏區牧業產品的品牌競爭力的同時,也能帶動整個牧業產業的發展繼而進一步提高藏區牧民的有效收入,改善藏區牧民生產生活環境,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保障藏區牧業合理高效地發展。
(三)提升藏區牧民知識文化水平與服務體系
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促進了青海藏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同時也改善了藏區牧民的居住環境,帶來的一批科技實力較強的牧業企業在藏區的入駐,這不僅能夠為牧區當地帶來穩定的稅收收入,最主要的是能帶來先進的牧業產品管理觀念,同時相應也能加強大學,大專以及科研院所與牧區當地的溝通,定期舉行牧業知識培訓,不僅能更進一步提高藏區牧民的知識水平和牧業養殖水平,也能使牧區資源得到良好利用。
四、收入預測
采用1998 2015年青海省牧業總產值為原始數據,建立模型預測“十三五”時期青海省牧業總產值(見表1)以研究其可持續發展狀況。
由趨勢圖及預測值可知,2016年牧業總產值為187.217較上年169.1億元增長了%,青海省牧業總產值在“十三五”時期呈現上升趨勢。說明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下,隨著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的逐步改善,牧區商貿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牧區牧民知識文化水平、牧業管理觀念更加完善,青海牧業總產值較前期有了迅速的發展,這得利于一帶一路政策下帶來的有力條件。
五、結論與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牧業作為青海省的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畜牧數量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在90年代之后的-卜‘年,畜牧數量逐漸下降,各類畜牧數量出現此增彼消的趨勢,但總產量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牧業作為青海省的基礎和特色產業,首先當地政府應該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傾斜,在技術上給予扶持。青海尤其是藏區牧業的發展,就應該在借助這種有利條件下大力發展起來。改變之前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牧業產品附加值低,牧區道路交通不暢,牧業企業資金欠缺不到位,牧民知識文化水平與服務體系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我們看到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青海作為一帶一路上的沿線省份,更應該抓住政策紅利,大力發展藏區牧業,積極推動畜牧業產品化,精細化的發展道路。引進一批牧業龍頭企業,用科技的手段來帶動牧業的長效發展,這樣不僅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資源轉化率,也能增加牧業產品附加值,繼而帶動藏區牧民的收入。
參考文獻:
[1]李靖,肖運來,常瑞甫,黃蓓.青海省農牧業發展現狀和特色及發展戰略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1).
[2]蘭勇,姚屹濃.我國畜牧業生產效率及區域差異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7).
[3]一帶一路”需要怎樣的青海[N].青海日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