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彬
【摘要】隨著現代全球生態環境破壞以及能源緊缺問題的越來越嚴重,綠色金融模式已經成為了現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展趨勢。綠色金融模式的落實,對區域的生態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有利于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經濟戰略的切實有效推進。文章主要研究綠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關鍵詞】綠色金融 區域經濟 生態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世界市場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能源緊缺等問題也表現的越來越嚴峻。對此,如何實現區域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就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共同探索的經濟課題。而綠色金融模式的出現,對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綠色金融與經濟生態化理論
(一)綠色金融理論
所謂綠色金融,就是金融部門將環境保護作為運營發展過程中的基本政策,并將環境保護問題作為進行金融投資以及金融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以此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從概念意義上進行分析,綠色金融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金融業對實現環境保護以及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經濟發展模式。而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環境保護實現金融業自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簡單來說,前者是指引導金融業資金向環保產業領域發展,引導綠色的投資以及經濟發展理念。后者則是指要保證立足于長遠的角度思考,促進金融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F階段,隨著世界生態問題以及能源問題的日漸嚴峻,生態金融已經成為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戰略之一。
(二)區域經濟生態化
區域經濟生態化理論是綜合了區域生態理論、生態經濟學等多種學科形成的現代化經濟發展理論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將區域內部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生態資源等按照差異性以及相似性進行地域劃分,在這一基礎上,就可以發現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而促進二者之問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區域生態經濟,其突出強調了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二者之問的耦合性作用。而所謂的區域經濟生態化,就是在落實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基礎之上,實現二者和諧發展的趨勢過程。
二、生態金融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的影響
生態金融模式的發展,所追求的就是金融業發展與生態的和偕關系,其目的是實現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區域經濟生態化,就是基于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二者之間的關系之上落實的區域經濟發展形勢。金融業原本就是區域經濟之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生態金融的發展必然會對區域經濟的生態化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金融機構綠色發展力度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的影響
綠色金融的落實,對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是具有一定的正而化影響的。簡單來說,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政策的支持,能夠有效提高綠色金融模式的資金周轉效率。如此,一方面能夠加大綠色金融的投資,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綠色金融的資金優化配置。因此,金融機構的綠色發展力度,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的影響應該表現為正相關的基本關系。但是,從我國現階段的金融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我國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強調對利益的追求,而綠色金融前期投入大,回報回收相對較慢。這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發展矛盾。而這一矛盾的存在,直接導致了我國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不足,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
(二)綠色金融產業結構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的影響
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要想實現經濟與生態二者之間的和偕共進,就必須要促進區域問經濟結構的均衡發展。從綠色金融的領域進行思考,金融業與生態環境二者之間和諧性的實現,要求其必須要積極的開發環保產業領域。簡單來說,也是從經濟結構的角度著手。因此,從內部產業結構上進行分析,綠色金融結構的均衡性,會直接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水平。以我國的山東省為例進行分析:近年來,山東省重點開始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政府方而也給予了第三產業大量的資金以及政策支持。而這一發展決策的落實,直接影響到了金融業的發展結構,進而干預到了市場的資產調節作用,形成了一種高污染的區域經濟發展結構。很明顯,區域經濟結構的不均衡,會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進程。
(三)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的影響
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是否健全,建設的結構是否緊密,能否實現各組織機構之間的有效協同,也是影響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實踐的經驗也不夠充足,在整體的發展水平方面也比較落后。尤其是在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方面依舊停留在一種碎片化的松散狀態之中,導致了各金融機構之間難以實現有機的協調合作。而這一發展狀況,直接導致了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過程中的市場調節作用難以有效體現。一方面,其延緩了綠色經濟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其不利于實現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
三、綠色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生態發展的對策
經過分析研究,已經對綠色金融與區域經濟生態化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有機的分析??梢哉f,綠色金融的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二者之間是一種互相促進的積極關系。對此,就要想實現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就必須要積極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下面,就對綠色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性措施進行切實的分析:
(一)強化金融機構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
首先,為了能夠保證綠色金融更好的促進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更好的服務于生態經濟,就必須要構建健全的綠色信貸機制。如此,就能夠有效激發企業發展綠色經濟的積極性。在這一基礎上,將信貸制度與綠色信貸激勵機制相配合,就能夠形成積極的綠色環境支持體系。其次,應該構建綠色貸款交易平臺,并將環境保護作為進行金融也投資以銀行貸款的重要評價指標。如此,能夠有效激發綠色企業發展環保經濟的信心,進而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
(二)加強化綠色產業支持
由于產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二者之問的切實關系,要想實現區域經濟的生態化,就必須要從產業結構方面著手,落實科學的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首先,必須要加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將環境指標落實到企業的評價體系之中,積極推進企業的綠色發展。具體來說,應該加大對傳統企業在環保技術、環保設備、環保生產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斷強化企業的資源集約化程度,促進企業的綠色生態化轉型。其次,應該加強對新興生態保護型以及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發展,一方面在政策層面給予其更多的優惠政策以及激勵政策,激發其發展綠色產業的信心。另一方面,應該對新型綠色產業的發展給予大力的支持,以此促進綠色產業結構在區域之中的發展,并形成溢出效應,推進區域的產業結構轉型。此外,政府應該加強引導,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產業以及生態友好型產業的流入。如此,一方面積極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的綠色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區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切實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生態化進程。
(三)積極建設綠色金融體系
現階段,我國以銀行為首的金融業在追求利益的運營目標上與綠色金融前期投入大,回報回收慢的實際特點具有較為突出的矛盾。因此,金融業很難主動的向綠色產業提供支持。對此,就必須要構建一個健全的綠色金融體系,加強金融資源向綠色產業的有機流動,以此加速綠色產業的資金周轉速度。如此,能夠加速區域經濟產業鏈的綠色生態化轉型。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完善綠色金融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體系。尤其是要加強對企業的強制性污染治理,以及環境保護職能。如此,才能夠為區域經濟的生態化發展提供切實的保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金融與區域經濟的生態化二者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實際關系。對此,必須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并促進綠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的有機支持,切實推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梅,金維興,王非.關于推進浙江經濟“三位一體”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研究[J].現代社會經濟,2015.
[2]李昕.財政金融一基于綠色技術創新的合成革產業生態化路徑研究——以麗水為例[J].城市經濟建設,2011.
[3]陳德強,葉雄杰.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分析——基于生態經濟的角度[J].綠色生態金融,2015.